<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唐詩宋詞一萬首 > 第78章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第10頁)

            第78章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第10頁)

            奚良辰之易傾,胡害勝其乃急!

            為何美好的時光如此容易消逝,為何忌恨賢能的情況如此急迫!

            42

            蒼昊遐緬,人事無已。

            蒼天高遠,人事無窮無盡。

            43

            有感有昧,疇測其理?

            有的事能讓人有所感悟,有的卻讓人困惑不解,誰能推測其中的道理呢?

            44

            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

            寧愿堅守窮困以順遂自己的心意,也不屈從迎合而使自己身心疲憊。

            45

            既軒冕之非榮,豈缊袍之恥?

            既然高官厚祿并非榮耀,難道身穿破舊的袍子就是恥辱?

            46

            誠謬會以取拙,且欣然而歸止。

            確實是因為與世俗觀念不合而顯得笨拙,姑且欣然歸隱。

            47

            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于朝市。

            懷著孤獨的情懷度過一生,拒絕在朝廷市肆中求取高位。

            ……

            全譯:

            過去,董仲舒創(chuàng)作了《士不遇賦》,司馬遷也寫過同樣主題的文章。我曾在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的閑暇時光,于講學誦讀的空當,拜讀他們的文章,不禁心生感慨,惆悵萬分。

            踐行誠信,思慮和順,這是世人的美好品行;持守質樸,保持寧靜,乃君子深厚的素養(yǎng)。自從淳樸的世風消逝,虛偽之風便大行其道。民間之人不再堅守廉潔謙遜的節(jié)操,朝廷內外盡是急于鉆營求進之心。那些心懷正義、志于大道的士人,有的在大好年華如美玉般被埋沒;潔身自好、操守清廉的人,有的終生辛勤勞作卻一事無成。故而伯夷、叔齊發(fā)出“何處歸依”的悲嘆,屈原亦發(fā)出“算了吧”的哀傷感慨??杀?!人寄身于世不過百年,轉瞬之間生命便已消逝;樹立德行如此艱難,即便建有如圍成一座城般的大功,卻得不到絲毫贊賞。這便是古人之所以慷慨激昂地揮筆著文,屢屢傾訴感慨而不能自已的緣由。

            要疏導表達內心的情思,大概只有依靠文章吧?我手撫書卷,躊躇再三,最終有感而作此賦。

            可嘆大自然賦予萬物生機,為何獨獨人類這般靈秀!人類稟受聰慧的神智,內心明澈,秉持三才五常而留名于世。他們有的以擊壤之戲自娛自樂,有的則致力于救助天下蒼生;無論出仕還是隱居,皆不違背本分,常常傲然自得,順遂自己的性情。然而,世風日下,如水流逝,萬物以不同類別相互比較。細密的漁網裁好,魚便驚恐逃竄;宏大的羅網制成,鳥即驚慌高飛。那些通達事理的人善于察覺,于是逃離仕途,歸鄉(xiāng)務農。山巒巍峨,留住自身影子;河流深廣,隱藏自身聲音。他們遙念軒轅、唐堯的時代,不禁長久嘆息,甘心貧賤,拒絕榮華。淳樸的源頭已然久遠且發(fā)生巨變,美與惡從此分道揚鑣。推究諸多品行中最為可貴的,無過于做善事能讓人愉悅。遵從上蒼的既定旨意,學習圣人遺留的典籍,向君主和雙親盡忠盡孝,在鄉(xiāng)里間樹立誠信和道義。以真誠之心待人而獲顯揚,不做作矯情來祈求聲譽。唉!人們隨聲附和,詆毀異己,憎惡超群出眾之人;把善于謀劃者視作糊涂,將品行正直者說成狂妄。胸懷至公之心且毫無猜忌,最終卻蒙恥遭謗;雖懷揣美玉、手握蘭花,徒然擁有芬芳高潔的品質,又有誰能明白?可悲??!士人不被賞識的情形,在炎帝、帝魁的時代便已存在。只能獨自勤勉修身,每日多次反省又怎可廢棄?期望能及時增進德行,可時機到來卻得不到眷顧。沒有像爰盎那樣能理解自己的人交談,想到張釋之最終被埋沒;同情馮唐在郎署中蹉跎歲月,幸虧遇到魏尚才得以施展計謀。雖然希望被人了解的想法勉強實現,但也是費盡苦心,曠日持久。明明知道街市上沒有老虎,卻被三個人的傳言所迷惑。哀悼賈誼才華出眾,卻只能在狹小的范圍內施展遠大抱負。悲嘆董仲舒學識精深,卻屢次身處險境,僥幸才得以渡過難關。感慨這些賢哲之士孤獨無援,我不禁淚水縱橫,灑滿衣袖。承蒙前代圣王的清言教誨,說天道對人沒有親疏之分;秉持純一之道作為借鑒,總是輔助善良、保佑仁愛之人。然而伯夷到老一直忍受饑餓,顏回過早夭折且貧困;為顏淵請求車駕來置辦棺槨而悲傷,為伯夷叔齊采薇而死感到哀傷。他們雖好學且踐行道義,為何生死的遭遇如此痛苦艱辛!不禁懷疑所謂上天回報善人的說法竟是這般,害怕這種說法只是虛妄之言。為何歷經久遠時代,賢才卻難遇明主,幾乎沒有道路不坎坷難行。古人之所以慷慨激昂,是憂慮不能樹立非凡的名聲。李廣從年輕時就開始從政,其功績足以獲得萬戶侯的獎賞,卻在宦官面前壯志難酬,最終連一尺土地的封賞都沒有得到。他留下的誠信在身后,感動眾人悲痛哭泣。商鞅盡心謀劃以拯救國家的弊端,進言開始被采納,隨后災禍卻降臨。為何美好的時光如此容易消逝,為何忌恨賢能的情況如此急迫!

            蒼天高遠,人事無窮無盡。有的事能讓人有所感悟,有的卻讓人困惑不解,誰能推測其中的道理呢?我寧愿堅守窮困以順遂自己的心意,也不屈從迎合而使自己身心疲憊。既然高官厚祿并非榮耀,難道身穿破舊的袍子就是恥辱?確實因與世俗觀念不合而顯得笨拙,姑且欣然歸隱。懷著孤獨的情懷度過一生,拒絕在朝廷市肆中求取高位。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