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疑問,正是在這些歷史褶皺中探尋真相的嘗試。
與傳統(tǒng)歷史題材詩歌不同,《講嘢啫》并未直接書寫歷史事件,而是通過語言的碰撞與對話,折射出歷史敘事的復雜性。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詩歌具有了超越具體歷史時空的普遍意義。
四、語言困境:表意系統(tǒng)的永恒悖論
詩歌的核心矛盾,最終指向了語言表意的困境?!霸拠m話,真嘅假嘅”“話系一樣噃,又唔喺一樣哈”,這些充滿困惑的表述,揭示了語言與現(xiàn)實之間的永恒張力。索緒爾提出的
“能指”
與
“所指”
的概念,在這首詩中得到了生動詮釋。當同樣的
“五個字”
從不同人口中說出時,其
“能指”
雖同,“所指”
卻可能大相徑庭。
這種語言困境,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體現(xiàn)。莊子的
“言不盡意”,維特根斯坦的
“語言游戲”,都在探討語言表意的局限性?!吨v嘢啫》通過方言對話的形式,將這一哲學命題轉化為具體的詩歌意象,使抽象的思考變得可感可觸。
詩歌結尾的開放式結構,更是強化了這種語言困境的表達。沒有答案的疑問,懸置的判斷,都在提醒讀者:語言的真相,或許永遠存在于表意的縫隙之中。
五、詩學價值:地方性書寫的普遍意義
《講嘢啫》的創(chuàng)作,為當代詩歌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地方性書寫范式。通過將粵語方言與現(xiàn)代詩學相結合,樹科不僅拓展了詩歌的語言邊界,更賦予了詩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這種地方性書寫,不是封閉的文化自嗨,而是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展現(xiàn)出人類共通的情感與思考。
從更宏觀的詩學角度來看,這首詩體現(xiàn)了后現(xiàn)代語境下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趨勢。解構權威話語、質疑傳統(tǒng)敘事、探索語言本質,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講嘢啫》的詩學價值。在全球化與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今天,這種充滿地域特色與批判性的詩歌創(chuàng)作,顯得尤為珍貴。
樹科的《講嘢啫》以其獨特的語言魅力、深刻的哲學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詩學探索,在當代詩歌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首看似簡短的粵語詩,如同一個多棱鏡,折射出語言、權力、歷史與存在的多重維度。它提醒我們,詩歌的力量不僅在于語言的優(yōu)美,更在于其對世界的深刻洞察與勇敢追問。在未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講嘢啫》所展現(xiàn)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詩學精神,必將繼續(xù)啟發(fā)更多詩人在語言與思想的邊界上不斷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