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個問題被證實了,那么咱們就應(yīng)該討論下一個問題?!薄?/p>
【“這些無辜的良家百姓,是不是朕的子民,或者說,他們原本是不是應(yīng)該是朕的子民?”】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nèi)的大臣們都默默點頭?!?/p>
【這確實無可厚非?!?/p>
【西北叛亂,十萬之眾,不可能憑空而來,這些人大概率都是曾經(jīng)的良家百姓?!?/p>
【先不說這些百姓究竟是如何參與叛亂,在此之前,他們至少是良家子,既然是良家子,那毫無疑問是大明皇帝的子民,也就是朱由檢的子民?!?/p>
【見大臣們默許此事,朱由檢繼續(xù)分析道:“所以,這些曾經(jīng)的良家百姓,便是我們的朋友?!薄?/p>
“有道理?!?/p>
“咱們老百姓其實很簡單啊,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可能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去造反?!?/p>
“說的對,誰不想過太平日子?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
“小陛下真是英明,分析的頭頭是道,一下子就把叛亂的局勢分析出來了?!?/p>
大明各個時期的人們,聽到朱由檢的話,也都表示認同。
歷朝歷代的叛亂是怎么產(chǎn)生的?
人數(shù)又是從何而來?
其實,大概率都是曾經(jīng)的良家百姓,因為走投無路,只能官逼民反。
這可不是猜想,而是史書上面明明白白寫著的。
秦朝時期的陳勝吳廣,也是普通老百姓,只是因為延誤服徭役的日期,走投無路之下,只能起兵反秦。
而跟隨他的那些叛軍,也全都是一些老百姓。
漢朝末年的黃巾起義,同樣也是如此。
其實各朝各代,全都是被時代裹挾的老百姓,成為成功者的墊腳石。
可無論哪個時代,都沒有人像朱由檢一樣,將這件事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說出來。
喜歡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