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才是真正適合當下大慶國情的選才之法!
放棄不切實際的‘全民教育’前提,轉(zhuǎn)而利用一次公開的全國性考試,將那些散落在舊體系之外,有心報國卻無門的人才挖掘出來。
雖然這些人才的水平可能差一些,但那是小問題,不會可以教嘛。
“好!好一個折中之法!”李徹忍不住贊賞,“卿此言真乃老成謀國之見,就依此議!”
他當即對懷恩吩咐:“懷恩,即刻擬旨,頒布《求賢詔》,昭告天下!”
“內(nèi)容就寫:朕唯才是舉,不拘出身,無論寒門、遺賢、隱逸,但凡自認有才華者,皆可于三個月后,赴帝都參與朝廷舉辦的‘會試’?!?/p>
“脫穎而出者,朕將親試于殿前考查,量才錄用!”
“喏!”懷恩精神一振,連忙記下。
這時,霍端孝卻微微皺眉,提出顧慮:“陛下,只問其才,不察其德。。。。。。若選出的官員有才無德,恐為害更烈?!?/p>
李徹搖了搖頭,態(tài)度明確:“正則,‘察舉制’那一套就不用提了,其初衷雖是考察德行,推舉賢良?!?/p>
“然則,隨著時日推移,擁有推舉權(quán)的皆是地方長官、世家名流,他們所舉薦的自然多是其親故門生?!?/p>
“所謂‘德行’,往往成為他們互相吹捧、營私舞弊的遮羞布,更何況其中為了揚名而弄虛作假者層出不窮。”
大慶和前朝用‘中正制’取士,乃是世家一手壟斷朝廷人才。
再之前,便是察舉制、舉孝廉,通過地方長官推舉德行高的人才到朝廷為官。
從那時候開始,對‘德行’的考查便是當官怎么都繞不過去的一環(huán)。
但李徹覺得這東西挺離譜的。
那些人為了舉孝廉當官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會找人給自己編故事、演戲鍍金,其中二十四孝就屬于是編的比較離譜的。
諸如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李徹前世看到這一段,只覺得其中作秀的味道都快透出紙面了。
大冬天的,臥在冰上能把冰凍化了,真當李徹這東北人是假的呢?
能承載一個人重量的冰面,豈是能用身體融化的?
把人凍成冰還差不多!
“朕不求所選官員個個都是道德完人,那不現(xiàn)實?!崩顝乩^續(xù)說道,“但朕亦有底線,但凡身有刑事案底、或有重大劣跡者,不得參與?!?/p>
“除此之外,首要之務是選出有真才實學,能辦實事之人。至于德行,可在為官之后,通過律法、監(jiān)察與政績來逐步考察。
“若才不堪用,縱有虛名,于國何益?”
霍端孝與諸葛哲聞言,沉思片刻,皆覺此言切中時弊:“陛下圣明!”
李徹微微點頭:“行了,兩位卿家去忙吧,此事不能急于一時。”
二人再次行禮,剛準備離開。
諸葛哲像是想到了什么,又開口道:“陛下,還有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