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詩人認為,若能堅持“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宴”這種生活方式,“從朝竟夕暮”,即從早到晚都如此,那么“差得亡憂消愁怖”,差不多就能消除憂愁和恐懼。這表明詩人相信,通過這種對生命積極的應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意識到生命短暫而產(chǎn)生的憂愁和對未知的恐懼,體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一種樂觀態(tài)度,試圖在有限的生命中尋找一種能夠慰藉心靈、化解憂慮的途徑。
7。
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
-
解析:詩的結尾,詩人以反問的語氣“胡為惆悵不得已”,意思是為什么還要如此惆悵,不能自拔呢?表達出對過度憂愁的不解和勸誡?!半y盡此曲令君忤”則略帶無奈地說,只是難以把這曲子(詩)完整地唱完,以免讓你感到不快。這里以一種委婉的方式再次強調(diào),不應被憂愁所困,要以更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整首詩在結尾處,再次回扣主題,勸人擺脫無謂的惆悵,積極面對短暫的人生。
……
句譯:
1。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
翻譯:您難道沒看見那枯萎的筍殼或竹葉在臺階庭院間滾動,它們什么時候能再次變青,長回原來的莖上呢?
2。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
-
翻譯:您難道沒看見那死去的人雖受祭祀,可他們什么時候能再次舉杯,喝光壺里的酒呢?
3。
君當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
翻譯:您看到這些應當引發(fā)憂愁的思緒,又哪還有心思去和世人爭名奪利呢?
4。
人生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
-
翻譯:人生短暫得如同閃電劃過,青春年華和美好的品德什么時候能再次出現(xiàn)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