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猶儲精于沛鄉(xiāng);奇略獨出之君,尚婉戀于樊陽。
-
解析:運用典故,提到即使是具有雄才大略、世間罕見的君主,如劉邦(沛縣人),依然對故鄉(xiāng)沛鄉(xiāng)充滿眷戀;有著獨特奇略的君主,如劉秀(出生于南陽郡蔡陽縣白水鄉(xiāng),靠近樊陽),也對樊陽依依不舍。通過這些例子,為下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做鋪墊。
20。
潘去洛而掩涕,陸出吳而增傷。況北州之賤士,為炎土之流人。
-
解析:繼續(xù)用典,潘岳離開洛陽時掩面哭泣,陸機離開吳地時更加悲傷。作者以潘岳、陸機為例,進一步強調(diào)人們對故鄉(xiāng)或原居地的深厚情感。然后將自己與他們對比,稱自己作為北方的一個微賤之士,如今成為南方炎熱之地的流放之人,突出自己流放的悲慘境遇,更加強化了思鄉(xiāng)之情。
21。
共魍魎而相偶,與蟏蛸而為鄰。秋露下兮點劍舄,青苔生兮綴衣巾。
-
解析:描述自己在流放地的孤獨與凄涼,只能與鬼怪相伴,與蜘蛛為鄰。秋天的露水落下,滴在劍和鞋子上,青苔生長,連衣服和頭巾上都布滿,通過這些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出流放生活的孤寂、落魄與環(huán)境的荒蕪。
22。
步庭廡兮多蒿棘,顧左右兮絕親賓。愿歸靈于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
-
解析:“步庭廡兮多蒿棘,顧左右兮絕親賓”,在庭院中行走,到處都是蒿草荊棘,環(huán)顧四周,沒有親朋好友,再次強調(diào)生活的孤獨與艱難。最后“愿歸靈于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直接表達希望能回到北方的京城,即便道路坎坷也在所不惜,點明主題,強烈抒發(fā)作者渴望北歸的愿望。
句譯
1。
伊小人之薄伎,奉君子而輸力。接河漢之雄才,覽日月之英色。
-
翻譯:我本是才疏學(xué)淺之人,侍奉君子并為其效力。得以接觸如河漢般浩瀚的雄才,得見如日月般光輝的英色。
2。
絕云氣而厲響,負青天而撫翼。德被命而不渝,恩潤身而無極。
-
翻譯:如同穿過云氣、厲響高鳴,背負青天、振翅翱翔。蒙受君子恩德,對所賦予的使命堅定不移,君子的恩澤潤澤我身,無窮無盡。
3。
何規(guī)矩之守任,信愚陋而不肖。愧金碧之琳瑯,慚丹雘之照曜。
-
翻譯:為何沒能很好地遵循規(guī)矩,實在是我愚笨淺陋、不成器。愧對那如金碧般珍貴琳瑯的才德,也對如丹雘般耀眼的成就感到慚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