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哪里還會有再次獲得形體(靈魂轉世)的事情呢?此句以反問的形式,明確否定靈魂轉世等觀念,進一步強化作者基于自然規(guī)律的生死觀,體現(xiàn)其對生死問題的理性思考。
27。
詩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毖院氲乐谝岩?/p>
-
解析:《詩經》說:“和樂平易的君子,追求福運不違背正道。”這是說弘揚道義在于自身的努力。引用《詩經》語句,說明個人應通過自身努力踐行正道,追求福運,強調個人在道德修養(yǎng)和追求福祉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28。
三后在天,言精靈之升遐也
-
解析:“三后”指古代三位賢明君主,說他們在天,是指他們的靈魂升入了高遠的天際。此句以古代賢君靈魂升天為例,表達一種對人死后靈魂歸宿的看法,從側面反映出作者對生命終結和靈魂狀態(tài)的思考,也體現(xiàn)一定的宗教或文化觀念。
29。
若乃內懷嗜欲,外憚拳教。慮深方生,施而望報
-
解析:如果內心懷著過度的嗜好欲望,表面又懼怕權威的教導。思慮過多才去行動,做了事就希望得到回報。此句批判了一種不良的行為和心態(tài),指出這種出于私欲、功利的行為不符合正道,與前文倡導的遵循自然、秉持仁義的觀念形成對比。
30。
在昔先師,未之或言。余固不敏,罔知請事焉矣
-
解析:過去的先師們,沒有說過這樣的事。我固然不聰明,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這樣的事。以先師未言此類事表明自己不認同前文所批判的行為,同時以自謙之語結束全文,表達自己堅守正道,遵循先師教誨的態(tài)度。
……
句譯:
1。
夫兩儀既位,帝王參之,宇中莫尊焉
-
翻譯:天地已經確定了位置,帝王參與到天地之間,在宇宙之中,沒有比這更尊貴的了。
2。
天以陰陽分,地以剛柔用,人以仁義立
-
翻譯:天憑借陰陽的區(qū)分而運行,地依靠剛柔的特性來發(fā)揮作用,人則依靠仁義在世間立身。
3。
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靈,三才同體,相須而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