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繼續(xù)用形象的表述質疑束皙的選擇,“闔櫝辭價”像關閉木匣拒絕出價,“泥蟠深處”如泥中蟠龍般深藏,“永戢琳瑯之耀”永遠收起美玉的光芒,“匿首窮鱗之渚”在僻遠的水渚藏身。這些描述強調束皙如同將才華深藏,不展示于世人,與積極出仕的觀點相悖,表達弟子對其行為的不理解。
15。
當唐年而慕長沮,邦有道而反甯武。
-
解析:運用典故深化質疑,“唐年”指唐堯般的盛世,“長沮”是春秋時的隱士,在盛世卻仰慕長沮的歸隱;“邦有道”表示國家政治清明,“甯武”即甯武子,在國家有道時卻佯愚。此句批評束皙在良好的時代背景下,做出與常理相悖的選擇,認為他的行為不符合積極出仕的觀念。
16。
識彼迷此,愚竊不取。
-
解析:弟子總結自己的觀點,認為束皙認識到積極出仕的合理性(識彼),卻做出隱居的選擇(迷此),自己私下認為這種做法不可取,明確表達對束皙隱居行為的否定態(tài)度,將質疑推向高潮,等待束皙回應。
17。
若乃士以援登,進必待求,附勢之黨橫擢,則林藪之彥不抽。
-
解析:開始闡述當時社會選拔人才的不良現象,士人往往需要憑借他人援引才能晉升,進取必須等待他人尋求,導致攀附權勢的朋黨之人能突然擢升,而山林中的才俊卻得不到提拔。揭示社會不公,為下文勸說束皙改變隱居態(tài)度做鋪墊,暗示束皙若不主動,可能會被埋沒。
18。
丹墀步紈袴之童,東野遺白顛之叟。
-
解析:以具體形象的場景描繪社會不公,宮殿臺階上行走著紈绔子弟,而郊野卻遺棄了白發(fā)老人。通過鮮明對比,突出有權勢者子弟輕易獲得機會,而真正有才能的老者卻被冷落,進一步強調社會選拔人才的不合理,表達對這種現象的不滿,也暗示束皙不應因這種現象而選擇隱居,而應努力改變。
19。
盍亦因子都而事博陸,憑鹢首以涉洪流,蹈翠云以駭逸龍,振光耀以驚沉鯈。
-
解析:勸說束皙改變策略,“子都”是美男子,代指憑借某種優(yōu)勢,“博陸”指霍光,權勢顯赫,意思是束皙應憑借自身優(yōu)勢去侍奉權貴;“憑鹢首以涉洪流”指憑借船頭畫有鹢鳥的大船涉越大江,寓意借助有利條件前進;“蹈翠云以駭逸龍,振光耀以驚沉鯈”描繪通過展現自身光芒,驚動如龍般的高位者和如魚般的眾人,鼓勵束皙積極行動,主動爭取出仕機會,改變現狀。
20。
徒屈蟠于陷井,眄天路而不游,學既積而身困,夫何為乎秘丘?
-
解析:再次強調束皙當前隱居行為的不妥,白白委屈蟠曲在陷阱之中,看著通往高位的道路卻不前行,學問已經積累卻讓自身陷入困境,反問他為何要隱居在偏僻的山丘。連續(xù)的反問,加強語氣,表達對束皙隱居選擇的不解與惋惜,希望他改變選擇。
21。
且歲不我與,時若奔駟,有來無反,難得易失。
-
解析:從時間角度勸說束皙,歲月不會等待我們,時光如同飛奔的駟馬,一去不復返,機會難得卻容易失去。以時光易逝,機會難再的緊迫感,催促束皙珍惜時間,抓住機會出仕,不要錯過實現抱負的時機,增強勸說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