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
解析:田父進一步勸說,“一世皆尚同”,意思是整個世上的人都崇尚隨俗同流,大家都遵循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基于此,他“愿君汩其泥”,希望詩人也能像眾人一樣,隨波逐流,“汩其泥”形象地表達了融入世俗、不要特立獨行的意思。田父的這一勸說,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從眾心理和世俗價值觀,認為個人應該順應大眾,放棄自身獨特的追求,以獲得社會的認同和安穩(wěn)的生活。這與詩人堅守自我、遠離世俗喧囂的選擇產生了強烈的沖突,凸顯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的碰撞。
6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
解析:詩人回應田父,首先表達“深感父老言”,深深感激田父的一番話語,體現出詩人對田父善意的尊重和領情,展現出詩人謙遜有禮的一面。然而,詩人緊接著表明“稟氣寡所諧”,意思是自己生來的氣質、性格就與世俗難以和諧共處?!胺A氣”強調這種差異源于內在的天性,是不可輕易改變的。這一句既委婉地拒絕了田父的勸說,又為下文進一步闡述自己堅守自我的理由做鋪墊,表明詩人并非不理解田父的好意,而是基于自身的本質特點,無法接受世俗的觀念和生活方式。
7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
解析:詩人繼續(xù)解釋自己的立場,“紆轡誠可學”,“紆轡”本意是拉轉馬韁,改變行車方向,這里比喻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去順應世俗。詩人承認,從行為上做出改變,去迎合世俗并非是學不會的事情。但是,他緊接著反問“違己詎非迷”,意思是如果違背自己的本心去做這樣的改變,難道不是一種迷失自我的行為嗎?這一反問有力地表達了詩人對堅守本心的重視,他深知順應世俗可能在物質生活等方面帶來一些便利,但他更珍視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對自我的忠誠,認為違背本心去追求世俗認可的生活是一種錯誤的選擇,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堅守獨特生活方式的決心。
8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
解析:最后,詩人提議“且共歡此飲”,既然田父帶著酒前來,那就一同歡快地飲酒吧。這一方面體現出詩人豁達的心態(tài),雖然與田父在生活觀念上存在分歧,但并不影響他與田父共享此刻相聚的歡樂,展現出詩人對友情和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惜。同時,詩人堅定地表明“吾駕不可回”,“吾駕”象征著詩人選擇的歸隱之路,“不可回”則明確宣告了自己歸隱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因為田父的勸說或世俗的壓力而改變。此句作為全詩的結尾,有力地突出了詩人堅守本真、不為世俗左右的主題,使詩人超脫世俗、堅守自我的形象躍然紙上。
……
句譯:
1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清晨聽見一陣敲門聲,我匆忙間把衣裳都穿倒了,趕忙去開門。
2
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
我問來者是誰呀?原來是一位心懷好意的老農。
3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他帶著酒遠道來探望我,疑惑我與這時代不相合。
4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