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鮑照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yǎng)聲利。
百金不市死,明經(jīng)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
明星晨未曦,軒蓋已云至。
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
賞析:
鮑照的這首《詠史》,名為詠史,實則借古諷今,通過描寫當時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抒發(fā)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憤懣。
一、主題思想
1。
批判追名逐利的社會風氣:詩開篇“五都矜財雄,三川養(yǎng)聲利”,點明當時社會人們崇尚財富與名利的風氣,以“五都”“三川”之地為例,突出人們對財富與聲名的追逐?!鞍俳鸩皇兴溃鹘?jīng)有高位”進一步表明,在這個社會中,金錢可以左右生死,通過研讀經(jīng)書就能獲取高位,批判了這種以金錢和功名至上的社會價值觀。
2。
描繪京城的繁華與喧囂:“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明星晨未曦,軒蓋已云至。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詩人細致描繪京城的繁華景象。大街小巷,房屋鱗次櫛比;達官貴人、游士們衣著華麗,車馬喧囂。清晨天未亮,就已車水馬龍,展現(xiàn)出京城熱鬧忙碌、追名逐利的場景,從側(cè)面反映出整個社會浮躁、趨炎附勢的風氣。
3。
表達對高潔隱士的贊賞與自我感慨: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與前文形成鮮明對比,提及漢代隱士嚴君平。他隱居不仕,甘愿寂寞,雖生活清苦卻堅守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詩人以嚴君平自比,表達對這種高潔品質(zhì)的贊賞,同時感慨自己如同嚴君平一樣,不被世俗理解與接納,有懷才不遇之感,抒發(fā)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二、藝術(shù)特色
1。
對比鮮明:將京城中眾人追名逐利的熱鬧繁華,與嚴君平的寂寞孤獨進行對比。一邊是喧囂的名利場,一邊是寧靜的隱士生活,反差強烈,使詩人對世俗的批判和對高潔品質(zhì)的追求更加突出,增強詩歌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
2。
細節(jié)描寫生動:如“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明星晨未曦,軒蓋已云至。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等,通過對人物服飾、車馬以及清晨京城熱鬧場景的細致刻畫,生動展現(xiàn)當時社會的繁華與人們對名利的熱衷,使讀者如臨其境,深刻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