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乎貴孔孟,政弊侯申商:治國應當尊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以其為貴;而法家申不害、商鞅的思想,在政治上可能會帶來弊端。
7。
孝公明賞罰,六世猶克昌:秦孝公明確地實行賞罰制度,使得秦國歷經(jīng)六代仍然能夠昌盛。
8。
李斯肆濫刑,秦氏所以亡:李斯肆意地濫用刑罰,這就是秦朝滅亡的原因。
9。
漢宣隆中興,魏祖寧三方:漢宣帝實現(xiàn)了漢朝的中興,魏武帝曹操安定了三方局勢。
10。
譬彼針與石,效疾而稱良:就好比治病用的針和石,因為能有效治療疾病,所以被稱贊為良好的手段。
11。
行葦非不厚,悠悠何詎央:《行葦》所體現(xiàn)的仁德并非不深厚,但要實現(xiàn)仁德的長遠影響,路途漫長,哪有盡頭。
12。
琴瑟時未調(diào),改弦當更張:琴瑟有時彈奏出的聲音不協(xié)調(diào),這時就應當更換琴弦并重新調(diào)整。
13。
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何況是治理天下,這些關鍵要點怎么能夠忘記呢?
……
全譯:
若居上位者行為邪僻,下屬便難行正道,眾多歪風邪氣也無法糾正。
如同和諧的音樂必有清亮聲響,端正的影子源于挺直標桿。
廣泛推行道德教化、弘揚仁義之風,民眾就會像草遇風般自然順從。
圣明君主已然逝去,如今誰能弘揚那至高道義?
春天降臨,柔潤的雨露滋潤大地;一年將終,肅殺的嚴霜冷酷降下。
治國應尊崇孔孟儒家思想,而申商法家思想可能致政治弊病。
秦孝公賞罰分明,使秦國六代仍能昌盛。
李斯肆意濫用刑罰,這便是秦朝滅亡的緣由。
漢宣帝成就漢朝的中興之盛,魏武帝曹操安定三方局勢。
他們就像治病的針石,能有效解決問題故而堪稱良策。
《行葦》所體現(xiàn)的仁德并非不深厚,只是實現(xiàn)仁德長遠影響路途漫長無盡頭。
琴瑟若聲音不協(xié)調(diào),就該換弦重新調(diào)試。
何況是治理天下,這些關鍵要點怎能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