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張紅旗這個外行人看來,最有價值的,應(yīng)該是唐寅的一副《水月觀音像》和一副《仕女》。
畢竟這位名氣最大嘛,至于其他名人手抄的經(jīng)卷、字帖之類的,張紅旗也不懂,聽都沒聽說過。
這八十多件東西,平均一下子,一件還不到十塊錢,可不妥妥賺了嗎?
單憑這一點,秦嬸在占了便宜的同時,塑造出一副人傻錢多的形象,就知道她有多本事了。
當(dāng)然,凌晨天亮之前,全靠煤油燈、燭火照亮,哪怕自己手上拎著手電呢,也不可能不上當(dāng)。
這八十多件里頭,得有十二三件是看走了眼,秦嬸自己說的,買虧了。
可在張紅旗他們看來,所謂的買虧了,真就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其中一副字,一開始秦嬸以為米芾的《古詩四帖》,花了十二塊錢買下來。
回到煤市街,在陽光底下仔細一瞅,上當(dāng)了,不是真品,是清代臨摹的。
當(dāng)時秦嬸還自己埋怨自己個兒呢,說字畫類的水太深,自己光防著民國那幫人了,沒防住清代的老棺材瓤子……
這讓張紅旗來評價,特么的,清代的字畫,它就不算古董了嗎?
十二塊錢一張,這還能叫上當(dāng)了?
曉市是古董行當(dāng)?shù)囊?guī)矩,賣完離手,萬萬沒有找后賬的說法,所以秦嬸雖然懊惱,可那十二三件仿品就當(dāng)是平均一下其他好玩意的成本了。
不過秦嬸說的,能讓她認為值得提前結(jié)束一星期打跑錘行動的好玩意一直沒遇上,倒是頗為遺憾。
不說別人,虎妞和苗子還等著看大熱鬧呢,她倆頂稀罕秦嬸回到煤市街那宅院,一邊仔細審核當(dāng)天早上買回來的東西,一邊給大家伙講古。
古董行當(dāng)了最不缺這種類似智斗的故事,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真就站一邊看著,挺無聊,因為你壓根不清楚人家心里究竟咋想的。
可聽能看明白的人講述的時候,就有意思的多。
各種心理陷阱,各種你來我往,一句話幾個字,肚子里轉(zhuǎn)八百個心眼,那真就是比大戲都精彩。
虎妞癡迷老式家具,對其他古玩倒是沒特殊的愛好,可她頂稀罕跟著秦嬸買東西,聽她講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
所以虎妞就一直巴望著,能夠親眼見證一場所謂的心理交鋒。
本以為就剩兩天了,大概是無緣一見了,結(jié)果到了第六天早上,還真讓虎妞見著了。
只不過沒有交鋒,純純單方面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