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柳明志一言九鼎,向來言出必行,我說一統(tǒng)天下之后便回京述職,到時候北疆的軍政大權(quán)悉數(shù)皆可上交。
為何陛下連這幾個月都不相信我。
我柳明志若是真的醉心權(quán)勢,又何必鼎力扶他上位登基,扶持一個傀儡陛下,當那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何必要扶持他登基稱帝,又對其傾囊相授呢?
本王屢次抗旨不遵,是不是連你都認為本王是在擁兵自重,意圖擁兵自立,懷有忤逆造反之心。”
“咱不敢,也不會懷疑王爺有忤逆造反之心,咱只求王爺能接旨回京。”
“給本王一個理由!”
曾海一愣,看著柳明志幽邃的目光,有些欲言又止。
“咱不知道該怎么說,也不敢胡言亂語。
王爺,回京吧,回京之后一切都還會跟以往一樣風(fēng)平浪靜。
如果王爺執(zhí)意抗旨不遵,咱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無法預(yù)料的后果。
您何必呢?”
柳明志拍了拍曾海的肩膀,背手朝著官道旁邊緩緩踱步而去,望著風(fēng)云渡的無限風(fēng)光,柳明志目光悵然。
“老曾,柳明志十九歲入京進的廟堂,對于父皇睿宗可謂是全力輔佐,對于先帝雖有愧疚之舉,卻依舊盡心盡責(zé)。
直至一力擁戴陛下登基稱帝。
柳明志所作所為你們都看在眼里。
為了天下一統(tǒng),連金女帝跟女兒那邊都擱置一旁。
柳明志一心輔國,最終卻落得了個君臣猜忌的下場。
何至于此啊。
柳明志五次抗旨不遵,非是柳明志懷有不臣之心。
而是我要爭一口氣。
本王倒要看看,陛下最終要如何待我。
老曾,多謝您的美意。
請回吧。
有幸,咱們京師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