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異域揚威,文化交融啟新章
新越港的晨光,裹著太平洋的濕氣。
碼頭邊,五艘乾朝遠洋艦靜泊。
船帆收起像白翅膀,桅桿上的龍旗,風(fēng)里獵獵響。
鄭滄瀾經(jīng)營半年,荒涼海灣徹底變樣——
倉庫區(qū)堆著鐵器、青瓷、細布,像小山。
兵士穿深藍鎧甲,背燧發(fā)槍巡邏,腳步穩(wěn)卻不張揚。
瑪雅人路過,會停步看兵士腰間的彎刀、肩上的火槍。
眼里藏著好奇,也藏著敬畏。
這里,成了乾朝在美洲的前進基地。
最早來交易的,是附近瑪雅部落的獵人。
背獸皮袋,裝著黃金碎塊、可可豆、棉花。
沿海岸線走三天三夜,才找到這“東方神奇港口”。
“要換……鐵器!能砍樹的!”
叫庫帕的瑪雅青年,攥著獸皮袋,用生硬漢語喊。
他部落住雨林深處,砍樹靠石斧,用不了多久就磨壞。
聽說有“永遠鋒利的鐵工具”,帶部落最好的黃金來換。
乾朝商人老李,笑拿一把斧頭遞過去:“試試!精鐵做的,砍大樹跟切木頭似的!兩袋可可豆,加一小塊黃金,斧頭歸你!”
庫帕接斧頭,入手沉,斧刃泛冷光。
往木頭上砍,“咔嚓”一聲,木頭劈成兩半。
“好!太好了!”他用瑪雅語喊,趕緊倒出可可豆和黃金,怕商人反悔。
交易消息像風(fēng),快傳遍周邊瑪雅部落。
每天清晨,瑪雅人背貨沿海岸線來。
港口交易區(qū)成了最熱鬧的地——
瑪雅人用黃金換鐵器,可可豆換瓷器,棉花換細布。
乾朝商人把可可豆煮成熱飲,香得提神;棉花交給工匠紡軟布,連鄭滄瀾都夸。
港口西側(cè)帳篷里,格物院學(xué)者圍著瑪雅祭司。
學(xué)者張遠是星圖專家,隨艦隊出海,就為找“星圖之謎”線索。
聽說瑪雅人懂天文歷法,立刻找最年長的祭司卡恩。
“祭司大人,你們的歷法,按星辰運行算?”
張遠捧星圖,急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