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種一輩子地,沒聽過這么高產(chǎn)的糧:“萬一這東西種不活,或不能吃,今年口糧就沒了!”
老王早料到疑慮,從包袱掏個蒸熟的甘薯,掰開——
金黃薯肉,冒熱氣,帶甜香。
“大家嘗嘗!就知道真假!”他把甘薯分小塊,遞出去。
李二柱咬一口,甜糯口感在嘴里化,比過年的年糕還好吃。
“好吃!真好吃!”他喊出聲。
其他農(nóng)人嘗了,疑慮少了些,卻沒人敢大面積種。
“這樣,先試種!”老王提議,“每家發(fā)十株苗,先在田角種一小塊,秋天好再擴!”
他還承諾,種甘薯就免費給肥料,有問題隨時找他。
即便這樣,多數(shù)農(nóng)人還是猶豫。
只有李二柱和兩戶缺糧的農(nóng)人,領了苗,在田角開小塊地。
柳娘子知情況,親自趕去李家莊。
她看田角那幾小塊剛插的苗,心里不是滋味。
“光試種太慢!”她對老王說,“得讓大家真信這甘薯能高產(chǎn)?!?/p>
第二天,柳娘子讓人在村頭開一畝“示范田”,親自帶推廣隊翻地、育苗、扦插。
她還叫村里孩子來,教他們澆水、除草。
孩子們覺得新鮮,天天來幫忙,還把甘薯好處帶回家說給父母聽。
柳娘子又把蒸甘薯、烤甘薯,送到孤寡老人家里。
老人們吃了,都夸:“這是救命的好東西!”
日子一天天過。
田角的甘薯苗扎了根,藤蔓越長越長,綠葉爬滿地面。
老王每天去巡查,教李二柱他們翻蔓——
藤蔓扎土里會耗養(yǎng)分,影響薯塊長。
還教他們用草木灰泡水防蚜蟲,環(huán)保又有效。
轉(zhuǎn)眼到夏天,天旱了半個月。
村里小麥地干裂,葉子蔫蔫的,可甘薯田依舊綠油油。
李二柱看自家田角的藤,心里漸有底氣。
他又開半畝地,補種甘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