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東晉名士,陳郡謝氏家族的重要成員。他是大名鼎鼎的謝安的兄長,也是“詠絮之才”謝道韞的父親。
·性格與地位:他是東晉“魏晉風度”的典型代表之一,性格豪放真率,不拘小節(jié)。他與權臣桓溫是布衣之交,關系密切,因此敢于在桓溫面前放縱行事。他的存在,展現(xiàn)了在東晉門閥政治下,士族名士在與權臣相處時,試圖保持個人獨立與尊嚴的一種姿態(tài)。
2?!稌x書》
·介紹: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房玄齡等人奉命編修,記載了西晉和東晉的歷史。
·特點:該書博采眾家,但后期被認為有取材不審、喜好記載神怪軼事的傾向。不過,也正是這種特點,使得《晉書》中保存了許多生動傳神的人物故事和細節(jié),為我們了解魏晉時代的社會風貌和士人精神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吨x奕傳》中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三、句子寓意
“岸幘笑詠,無異常日”這八個字,蘊含著多層次的寓意:
1。真性情的流露:在莊重的喪禮環(huán)境中,所有人的行為都被“悲”的情緒所規(guī)訓,唯獨謝奕“笑詠”,這是他內心真實狀態(tài)的自然流露。他不愿意為了迎合禮節(jié)而偽裝自己的情感,體現(xiàn)了魏晉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內核。
2。對禮法的蔑視與超越:“岸幘”這個動作是核心,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整理頭巾的動作,而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姿態(tài)。它代表著打破束縛,掙脫常規(guī)禮法的限制。他并非冷酷無情,而是認為公私分明,公事公辦之后,無需以假面示人。
3。內心的強大與穩(wěn)定:“無異常日”是這句話的點睛之筆。它表明謝奕的言行并非一時作秀或故意挑釁,而是源于其穩(wěn)定、強大的內心世界。外界的變故(他人之喪)和環(huán)境的壓力(滿堂哭聲)都無法動搖他內心的平靜與自足。這是一種極高的精神修養(yǎng)和人格定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4。智慧的人際關系處理:謝奕的行為看似無禮,但其背后有清晰的邏輯。他之前“辭而不吊”是恪守本分(可能與桓秘無交情或對桓氏家族有看法),而公事公辦時“笑詠”則是保持自我。當桓溫質問時,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解釋了自己的立場(“此自其分”),又消解了對方的敵意(“何至相貢高”)。最終反而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四、現(xiàn)實論述
謝奕的“岸幘笑詠”在現(xiàn)代社會仍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示:
1。在職場中保持“真我”與“專業(yè)性”的平衡
·現(xiàn)代職場充滿了各種規(guī)則和“人設”。謝奕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遵守基本職業(yè)規(guī)范(“奏記”)的同時,未必需要完全磨滅自己的個性。一個內心強大、行事有自己原則的人,有時反而能贏得他人的尊重。關鍵在于,你的“真性情”必須建立在過硬的專業(yè)能力和對事不對人的坦誠之上,而非單純的情緒化。
2。對抗“表演型”社會與情緒壓力
·社交媒體時代,我們常常被要求在不同場合“表演”出特定的情緒——比如必須為某事表現(xiàn)出極大的悲傷或狂喜。謝奕“無異常日”的姿態(tài),是一種對情緒表演的拒絕。它提醒我們,內心的穩(wěn)定和真實比外在的、符合社會期待的情緒表達更為重要。在面對集體情緒時,擁有獨立判斷和保持自我情緒穩(wěn)定的能力尤為可貴。
3。壓力下的從容與定力
·無論是生活中的意外,還是工作中的危機,人都容易陷入慌亂。謝奕在“滿堂哭聲”的壓抑環(huán)境中,依然能“笑詠”,展現(xiàn)了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定力。這種定力源于對自我和周遭環(huán)境的清醒認知。這啟示我們,在壓力面前,努力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常態(tài),是解決問題的最好心態(tài)。
4。關于“邊界感”的古代智慧
·謝奕的行為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極致的“邊界感”劃分。他將“公事”(奏記)與“私情”(吊喪)分得清清楚楚。他因公而來,完成了公事,其個人情感則屬于私人領域,不容外界干涉。這在今天,對于我們處理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區(qū)分公共事務與個人情感,都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總結而言,“岸幘笑詠,無異常日”不僅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面,更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它倡導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規(guī)范中,努力守護內心的真實與從容,以一種不卑不亢、自有風骨的態(tài)度面對世界。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xiakezw。com)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