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揭開,兩個大字鎏金耀目——“清正”。
詔書宣讀:“取士唯才,不論出身。凡我大周臣民,皆可憑學入仕?!?/p>
全場肅靜片刻,隨即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歡呼。
沈知微轉身步入政事堂。燈已點亮,案上又有新奏報送來。她坐下,翻開第一頁,是吏部關于設立科舉監(jiān)察司的提議。
她提筆批注:“設專職御史二人,直隸皇后,每年巡查各省鄉(xiāng)試?!?/p>
寫完,放下筆,揉了揉眉心。
門外腳步聲近,女官低聲稟報:“大理寺來報,李崇安拒不開口,但家中仆役已招認,每月初五確有一黑衣人送信至后巷木箱。”
沈知微點頭:“繼續(xù)審。其他人呢?”
“趙元朗認罪,愿交出全部贓款以贖死罪。”
“準其供述,但死罪不免。王承業(yè)仍在抵賴,稱賬本是偽造?!?/p>
她冷笑一聲:“把陳廷岳的供詞給他看。他若還不認,就把他在族學授課時的學生叫來作證——問問他們,為何每次大考前,他都要特意強調‘某類題不可答’?”
女官應聲退下。
沈知微重新打開那份報名冊,翻到最后一頁。她的手指緩緩劃過一個個名字,最終停在一個陌生姓氏上。
“乙四百零一”。
這不是林昭的編號。也不是之前那個冒名者。
這個人,籍貫江南,年齡十七,父親是一名退役驛卒。
她盯著這個名字看了很久,提起朱筆,在旁邊圈了一下。
然后翻開新的空白冊頁,寫下一行字:
“凡使用‘乙四百零一’考號者,無論何時何地,一律徹查身份來源。”
她吹干墨跡,將冊子推到一邊。
窗外,月光斜照進來,落在桌角的虎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