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笑道:“非我不投,實乃主公半道截之。吾得遇明主,乃從之?!?/p>
“半道截之?”曹操疑惑。
許攸便將他因家中事,以及不得袁紹信重,而欲投曹操,反被劉駿半道請走之事,和盤托出。
聞言,曹操一臉郁悶。
陳宮如此,許攸又如此。
這劉駿,莫非是他的天生克星不成。
他相當(dāng)不悅道:“哼,劉仲遠不厚道,竟行鬼祟之事!子遠既投了他,又何來我處?”
許攸對曹操道:“孟德南下,明攻劉表,實則可是為解河北之憂?”
曹操心中一動,面上不動聲色:“子遠何意?”
許攸笑道:“袁本初已死,譚、尚相攻,冀州震蕩,此千載難逢之機也。
孟德舍此良機而攻荊州,劉表雖老邁,但荊州帶甲之士十余萬,錢糧廣盛,豈是旦夕可下?
只怕遷延日久,袁譚、袁尚醒悟過來,息爭合力,或被他人乘虛而入,則汝悔之晚矣。故,主公特令攸來,陳說利害,請明公以大局為重,速棄荊州,回師掃平河北,以絕后患。
我主愿在青州為明公側(cè)應(yīng),牽制袁譚。亦可出兵與明公,共下鄴城。”
曹操聽完,心中大喜,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
劉仲遠啊劉仲遠,你終究還是怕我獨吞河北,想來分杯羹?卻不知正合我意。
至于袁譚所謂的投降之言,不說他不信,就連袁譚自己都未必信。左右不過是互相利用,待到大局將定,必是生死局。
曹操心中已有定計,臉上立即露出“深以為然”的表情,握住許攸的手,笑道:“若非子遠提醒,幾誤大事。
劉荊州乃漢室宗親,本就不便輕動。袁氏兄弟禍亂河北,方是心腹之患。我即日便回軍河北。”
曹操當(dāng)即召集眾將,宣布改變計劃,督軍還取冀州。
劉備在新野,聽聞曹操突然退兵,心中疑惑,恐其有詐,采納龐統(tǒng)之議,并未追擊,只是加固城防,自回荊州向劉表復(fù)命。
劉表聽聞曹操退兵,大喜過望,雖不知具體緣由,但認定是劉備或劉駿的威懾起了作用,對二劉皆感激涕零,厚賞劉備之后,又遣使者送上厚禮向劉駿致謝。
一場看似迫在眉睫的大戰(zhàn),就這樣在劉駿的暗中操縱與曹操順水推舟下,消弭于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