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6年漢文帝二年農歷八月下至九月
盛夏的余威尚未散盡,北地高原已悄然迎來了初秋的訊息。早晚時分,空氣里添了幾分清爽的涼意,天空顯得愈發(fā)高遠澄澈。原野上,粟黍已然成熟,連天接地的金黃等待著最后的收割。湟水依舊豐沛,但水流較盛夏時已略顯平緩。狄道城外,楊柳的葉片邊緣開始泛出淡淡的黃色。隨著夏稅征收工作的圓滿結束,北地郡的政務重心,自然而然地轉向了緊接著的秋收準備,以及更為長遠的戰(zhàn)略謀劃。靖王李凌在成功應對了夏季匈奴的進犯、妥善完成了戰(zhàn)后撫循與夏稅征收等一系列繁劇事務后,終于獲得了一段相對平穩(wěn)的時期。然而,他并未有絲毫懈怠。一方面,他需要利用這段難得的間隙,深入思考并布局北地郡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尤其是如何將西域出現的新機遇(烏孫聯姻提議)轉化為切實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同時化解朝廷可能存在的猜忌;另一方面,一個更為重要且迫切的議題,隨著世子李玄業(yè)的迅速成長,逐漸提上了日程——確立儲戶,穩(wěn)固國本。李玄業(yè)年已十二,虛歲十三,在經歷了戰(zhàn)火洗禮、政務觀摩、后勤調度、稅賦督察等一系列實際鍛煉后,其政治眼光、處事能力乃至仁德之心,均已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不僅贏得了李凌的認可,也在郡府僚屬乃至部分軍民中積累了相當的聲望。在“家天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明確繼承人的地位,對于穩(wěn)定人心、確保政權平穩(wěn)過渡至關重要。秋高氣爽,正是議大事之時。李凌決定,就在這個秋天,以一種穩(wěn)妥而有力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和提升世子的地位,使其開始更深入地參與核心決策,為將來承繼大業(yè)做好鋪墊。與此同時,針對烏孫軍須靡提出的聯姻之請,也需要審慎決策,并著手進行前期鋪墊。內固國本,外結強援,成為這個秋天靖王府議事的核心主題。
八月廿五,靖王府書房。一場小范圍的高層會議在此舉行,參與者僅有長史周勃、郡丞公孫闕、都尉趙破奴等寥寥數位心腹重臣,世子李玄業(yè)亦在座。氣氛莊重而略顯神秘。
李凌端坐主位,目光掃過眾人,最后落在身旁的李玄業(yè)身上,緩緩開口,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今日召諸位前來,所議非尋常政務,乃關乎我北地千秋基業(yè)之根本——立儲固本之事?!?/p>
眾人神色一凜,皆肅然坐直。李玄業(yè)更是心中一緊,屏息凝神。
“業(yè)兒,”李凌看向兒子,目光中帶著期許與審視,“你隨為父歷練數載,去歲至今,尤是成長迅速。狄道守城,你登陴勞軍,穩(wěn)守西門;長安易幟,你觀政知變;應對陳平,你初識廟堂;高闕、朔方兩番血戰(zhàn),你協(xié)理后勤,不辭辛勞;戰(zhàn)后撫恤,你體察民瘼,處置得當;今歲夏稅,你巡督察奸,秉公執(zhí)法。凡此種種,為父與在座諸位世伯、叔父,皆看在眼里。你年雖幼,然已顯仁德、明斷、勤勉之資,堪當大任?!?/p>
李玄業(yè)聞言,離席起身,躬身行禮,聲音略帶哽咽卻堅定:“兒臣年少德薄,所學尚淺,全賴父王悉心教誨,諸位叔伯傾力輔佐,方有寸進。兒臣唯有竭盡駑鈍,勤學苦練,以期不負父王與諸位厚望?!?/p>
周勃撫須頷首,率先開口道:“王爺明鑒,世子天資聰穎,仁孝勤勉,歷經實務,見識卓然,老臣等皆以為,世子已具參與機要、輔弼王爺之能。早日明確名分,參贊要務,于穩(wěn)定人心、延續(xù)國策,大有裨益?!?/p>
趙破奴亦洪聲道:“末將是個粗人,但看得明白!世子有膽有識,體恤士卒,明曉兵事,將來必是一代明主!末將愿效死力,輔佐世子!”
公孫闕則道:“世子明察秋毫,處事公允,近日巡稅安民,已顯干才。確應加重其權責,使其更深入地熟悉軍政要務?!?/p>
見眾心歸一,李凌微微頷首,決斷道:“既然諸位皆同此心,本王意已決。自即日起,晉世子玄業(yè)為‘靖王世子,領北地郡副留守事’,可參議郡國一切軍政要務。凡寡人外出或不便時,由世子監(jiān)國,與周長史、公孫郡丞、趙都尉等共商處置。日常政務,可先呈世子閱覽,提出擬辦意見,再報寡人定奪。另,特許世子可獨立召見六百石以下官員問事,可隨意調閱府庫檔案圖籍。勃兄,即刻草擬教令,明發(fā)郡府及各縣,宣示內外?!?/p>
“老臣遵命!”周勃慨然應諾。
這道教令,雖未正式舉行冊封大典(因需奏報朝廷,且世子尚未成年),但以靖王教令的形式,明確提升了世子的權責和地位,使其從“觀摩學習”正式進入“參贊政務、見習理政”的新階段,向北地上下明確了權力交接的方向。
李凌又對李玄業(yè)鄭重囑咐道:“業(yè)兒,位高則責重。此后,你當時時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念,勤政愛民,虛心納諫,親賢臣,遠小人。遇事多與周世伯、公孫先生、趙叔父等老成謀國者商議,不可專斷。需知,為君之難,難于慎始慎終?!?/p>
“兒臣謹記父王教誨!定當恪盡職守,勤勉政事,虛心學習,絕不敢有負父王厚望與軍民期待!”李玄業(yè)再次深深一揖,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系統(tǒng)提示:宿主于政權平穩(wěn)期適時明確繼承人地位與權責,展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與政權交接藝術,有效鞏固統(tǒng)治核心,穩(wěn)定人心…宿主狀態(tài):統(tǒng)治體系因權力繼承路徑明朗化而更趨穩(wěn)固,繼承人培養(yǎng)進入實質性參政議政階段,統(tǒng)治延續(xù)性獲得制度性保障…】
確立世子輔政地位的消息迅速傳開,在北地郡內部引起了積極反響。各級官吏見世子賢明且得王爺信任,對未來更有信心,人心愈固。李玄業(yè)也開始以新的身份參與日常政務,批閱文書,接見屬官,處理一些不太復雜的事務,遇有疑難,則虛心請教周勃等人或直接稟報父親定奪,其處理政務的能力在實踐中進一步得到提升。
內務安排妥當后,李凌將話題轉向了西域的聯姻之請。他示意公孫闕將烏孫軍須靡的提議告知周勃與趙破奴。
二人聞訊,皆感震驚,隨即陷入沉思。
周勃沉吟道:“王爺,烏孫主動請婚,此乃我西進戰(zhàn)略一大契機!若成,則烏孫可為我西北屏障,共抗匈奴,其利深遠。然,世子乃國本,婚姻大事,關乎國體,尤需慎重。烏孫地處僻遠,風俗迥異,其公主來歸,能否適應?其國內局勢未穩(wěn),軍須靡能否成事?若其敗亡,則此姻恐成笑柄,乃至引火燒身。且……朝廷于藩王與外邦聯姻,向有忌諱,需思萬全之策。”
趙破奴則道:“聯姻固好,可結強援。然,胡人素來狡詐,需防其有詐。再者,我北地兒郎,未必樂見世子娶胡女為妃?!?/p>
李凌靜靜聽完,方道:“勃兄、破奴所慮,皆在情理。此事,利大,風險亦大。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軍須靡新敗求援,其意甚誠。若待其坐大,恐非我能駕馭。此時結盟,正可雪中送炭,其必感念。至于朝廷猜忌……”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此事,當前階段,絕不可聲張。子通,傳令張騫:”
“一、可正式回復軍須靡,本王對其結盟共抗匈奴之議,深表贊同。對其愿結秦晉之好,亦感其誠意,原則上應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