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談飛天確實(shí)尚早?!?/p>
“不如回頭看看連孔夫子都未能裁斷的《兩小兒之辯》?!?/p>
“依你等見解——太陽,究竟是晨近而午遠(yuǎn),還是相反?”
。。。。。。
夜幕降臨。
朱元璋、朱標(biāo)、朱允蚊、朱允熥。
飯畢,老皇帝召兩位皇孫至謹(jǐn)身殿。
“啟奏陛下,如今京城市井,已沸沸揚(yáng)揚(yáng)。”
“《兩小兒之辯》再被提起。”
“民間議論如潮,震動(dòng)四方?!?/p>
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蔣琥立于殿外,將城中情形一一道來。
“嗯,此事本就在意料之中?!?/p>
朱元璋微微頷首。
今日朝中尚且紛爭不斷,豈能指望百姓默然無聲?
他從不主張遮掩民情,待真相揭曉才宣之于眾。
此事本無隱瞞必要。
朝廷所言皆已公開,百官散去之后,流言自會四散。
不如放任事態(tài)發(fā)展,看這京城百姓作何反應(yīng)。
況且,新學(xué)若要生根,必經(jīng)風(fēng)雨洗禮,不能僅憑圣旨一紙,便令天下信服。
這也是他今日始終沉默,既未支持,亦未阻攔的緣故。
直至三孫以宋濂之事,駁得方孝孺等人無言以對。
那時(shí),朝中的爭執(zhí),在他眼中便已失去繼續(xù)的意義。
說到底,無論外界如何議論,如何召集大儒辯難,甚至掀起波瀾——
洪武帝對此,胸有成竹。
原因無他。
此前一段時(shí)日,就連他自己也未曾想過要?jiǎng)訐u以“四書五經(jīng)”為核心的科舉制度。
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