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珍急得臉通紅:“胡說!這盒子底有我當年刻的‘春’字,除了春和齋的人沒人知道!”
“誰知道是不是你編的!”蘇宇把照片往案上一摔,“我看你們就是串通好的,想訛我們家的錢!”
謝景淵突然拿起木盒,往裝薺菜團子的屜里放了放。團子的熱氣裹著木盒的木香散開,溯源儀的屏幕突然亮得刺眼——映出1979年的春和齋后廚,蘇春的姥姥正給木盒刻字,旁邊站著個年輕男人,懷里抱著個嬰兒:“蘇掌柜,這盒子您先替我存著,等孩子大了我就來贖。”那男人眉眼,竟和蘇春的弟弟有幾分像。
“這儀器不會說謊?!敝x景淵把屏幕轉(zhuǎn)向蘇春,“盒子里有您父親的氣息,還有當年您姥姥刻字時的木屑印?!?/p>
蘇宇的臉白了白,還想嘴硬,蘇春卻突然開口:“小宇,別鬧了?!彼钢掌系牡刂?,“這是假的,春和齋是1985年才拆的,我姥姥的賬本上記著。”
蘇宇咬著唇不說話,蘇春又看向趙淑珍,鞠了一躬:“趙奶奶,我替我父親給您賠個不是。他當年沒來得及贖盒子,臨終前還念著這盒子呢?!?/p>
趙淑珍連忙扶她:“使不得使不得!你父親是好人,我若早知道,早把盒子給你送過去了?!?/p>
正說著,蘇宇突然撓了撓頭:“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怕你老想著過去的事,不肯開新店……咱媽走得早,我就想讓你過個安穩(wěn)日子……”
原來蘇宇想開家新式糕點店,想讓蘇春一起干,可蘇春總念著春和齋的舊時光不肯走,他才急著來攪局,竟被人騙了假消息。
四、春歸味脈聚,新篇暖人心
春雨落下來時,眾人把攤位的木案拼在一起,支起個小棚子,擺上剛做的春食。趙淑珍的薺菜團子、周明的香椿鹵爪拌、林晚星的杏仁青團片,連蘇春帶來的木盒,都被謝景淵用溯源儀掃了掃——盒子里竟藏著張1978年的糖紙,是當年給孩子買糖剩下的。
蘇春咬了口薺菜團子,眼眶紅了:“這味兒和我姥姥做的一樣?!彼D(zhuǎn)頭對蘇宇說:“小宇,咱開店吧,就開在胡同里,賣咱春和齋的春食?!?/p>
蘇宇愣了愣,看著棚子下的熱鬧勁兒,點了點頭:“成!咱就叫‘新春和齋’,把老味道都找回來!”
春雨停后,胡同里的攤位旁多了個小鋪子,掛著“新春和齋”的招牌。蘇春教大家做“老北京榆錢糕”,不用糖精,就靠榆錢自身的甜味,清得爽口;謝景淵用溯源儀測了艾草的最佳鮮嫩度,和林晚星一起蒸了“時光青團”,青團里加了1978年的老豆沙,吃著有股舊年的暖;沈清禾從藥鋪拿了些薄荷,和新出的“櫻花凍”拌在一起,做了“薄荷櫻花凍”,涼絲絲的帶著花香,沁得人心里發(fā)顫。
戴草帽的老先生來買榆錢糕,嘗了口就笑:“這味兒像當年春和齋的,清清爽爽,是春天的味兒。”
林晚星看著老先生的背影,轉(zhuǎn)頭對謝景淵說:“你看,味脈真的不用守。”
謝景淵正給木盒上油,盒身映著雨后的陽光,亮得晃眼。他笑著點頭:“它自己會走,跟著人心,從1978年的薺菜團子,走到今天的春和齋?!?/p>
纏藤刀插在案板上,刀身沾著點青團的艾草汁,在春光里泛著青綠。胡同里的吆喝聲又響起來,混著蘇春姐弟的笑聲,往遠處飄去——這春天來得正好,載著舊年的念想,釀著新年的暖,味脈牽著人心,往后的日子,定要熱熱鬧鬧地走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