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疾病有奔豚、吐膿、驚怖、火邪這四類,這四種病癥,都是因驚恐引發(fā)的。
【按語】此篇中僅有奔豚這一種病癥的論述,而吐膿、驚怖、火邪的內容都有脫漏,肯定有缺失的文字。
老師說:奔豚病從少腹部發(fā)起,向上沖至咽喉,發(fā)作時痛苦得像要死去,發(fā)作過后又恢復如常,這些病癥都是因驚恐而得。
【注釋】奔豚,是腎臟的病癥,因其發(fā)病時從少腹向上沖至咽喉,猶如小豬奔跑突竄的狀態(tài),故而得名。發(fā)作時,腎氣向上侵犯心臟使人痛苦欲死,發(fā)作過后氣衰,又回到腎臟而癥狀停止。所以這種病雖然輕重程度有所不同,但必定都是因驚恐而引發(fā)。大概是因為驚會損傷心臟,恐會損傷腎臟,導致心腎兩臟同時發(fā)病。水可克火,腎水向上侵犯心臟,所以治療方法適宜瀉腎補心。
【集注】張從政說:驚,是因為自己不知情故而受驚;恐,是因為自己知曉情況而害怕。
周揚俊說:足少陰腎經的脈絡循行經過喉嚨,所以病發(fā)時順著所循行的經絡向上沖很是便利。
發(fā)汗之后,又用燒針使其出汗,針孔處受到寒邪侵襲,出現紅色核狀腫塊,必然會引發(fā)奔豚,氣從少腹向上沖到心臟,可在腫塊上各灸一壯,再用桂枝加桂湯治療。
【注釋】此條與《傷寒論》內容相同?!秱摗分袥]有“發(fā)汗后”這三個字,而有“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這十一個字,應當以《傷寒論》的表述為準。這是為了表明導致驚恐的原因不止一種,即便寒邪侵襲針孔處,也能引發(fā)這種病癥。所謂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是說患傷寒的人,突然施以溫針,其內心必定驚恐,并非說溫針之后必然會引發(fā)驚恐病癥。燒針,就是溫針,通過燒針取汗也是一種發(fā)汗方法。針孔處應當注意避寒,如果不謹慎,外部被寒邪侵襲,火邪郁滯在經脈之中,血液不能流通,所以會出現結核紅腫的癥狀。通過溫針取汗,這種方法也算是迅猛強烈了。已經施針但營氣不能順暢地發(fā)揮作汗解邪的作用,必然是這個人平素體寒且陰氣旺盛。所以即便有溫針的火力,也只是使針孔處出現核狀紅腫,又遭受寒邪侵襲,所以不但病邪不能解除,反而招致陰邪。而且施針的時候,心臟已經因驚恐而虛弱,所以腎水陰寒之邪,能夠向上侵犯心陽而引發(fā)奔豚。奔豚,就是腎水陰寒邪氣,從少腹向上沖逆心臟,如同小豬奔跑一樣。先在腫塊上各灸一壯,是為了從外部祛除寒邪;接著用桂枝加桂湯,是從內部攻伐腎邪。
【集注】周揚俊說:奔豚,是北方腎經的陰邪所致。燒針發(fā)汗,即便方法不恰當,與少陰腎經有何關聯而引發(fā)奔豚呢?大概是因為太陽經與少陰經相表里。針孔處被寒邪侵襲,出現核狀紅腫,我知道之前的邪氣沒有散去,而后又有新的寒邪侵入。只有桂枝能夠攻伐腎邪,所以把桂枝加入桂枝湯中,一方面可以從外部解除風邪,另一方面可以從內部泄除陰氣。先在腫塊上艾灸,是因為寒邪導致腫核,只有艾灸才能消除。
桂枝加桂湯方劑:
桂枝(五兩)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烤)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以上五味藥,用水七升,用小火煮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
奔豚,氣上沖到胸部,伴有腹痛,出現往來寒熱的癥狀,用奔豚湯治療。
【注釋】奔豚氣上沖到咽喉,發(fā)作時痛苦欲死,這是奔豚病中較為嚴重的情況。氣上沖到胸部并伴有腹痛,出現往來寒熱,這是奔豚病中癥狀較輕的情況。癥狀嚴重的用桂枝加桂湯,從腎臟驅逐陰邪、降逆氣;癥狀較輕的用奔豚湯,從心臟調理血脈、消散上逆之氣。
奔豚湯方劑:
甘草、芎?、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
黃芩(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