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西南的排頭鄉(xiāng),黃荊坪藏在青山褶皺里。一條溪水繞村而過,把田壟浸得綠油油的,春日里溪邊的黃荊樹發(fā)了新葉,風(fēng)一吹就飄著淡淡的清香。村里的人大多靠種地過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曬谷場上的竹匾、屋檐下掛的玉米,都是尋常的煙火氣
——
若不是那捧藏在黃荊蔸里的黃金,這村子或許會一直這樣平靜下去。
光緒年間,村里住著個黃老漢,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他無兒無女,守著兩畝薄田,每天天不亮就扛著鋤頭去山里墾荒。那年秋旱,溪水淺了半截,地里的莊稼蔫頭耷腦,黃老漢想著去后山挖點野菜,卻在一棵歪脖子黃荊樹下停了腳。
那黃荊蔸長得怪:主干只有手腕粗,根系卻盤得比磨盤還大,枝椏上的葉子明明該落了,卻還綠得發(fā)亮。黃老漢覺得稀奇,想著挖回去當(dāng)柴燒也劃算,便揮起鋤頭刨土。一鋤頭下去,“當(dāng)”
的一聲,竟撞著了硬東西。
他以為是石頭,扒開浮土一看,心猛地跳了起來
——
黃荊蔸的根須里,裹著一塊塊黃澄澄的東西,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上面,晃得他眼睛生疼。他伸手摸了摸,冰涼滑膩,咬一口,牙印清晰
——
是黃金!
黃老漢的手都抖了,他左右看了看,見沒人,趕緊把黃金一塊塊掰下來,裹在衣襟里,像揣著團火似的跑回了家。那黃金足有二十來塊,堆在破木桌上,把昏暗的屋子都照亮了。他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多錢,夜里睡不著,坐在桌邊摸了又摸,連夢里都是黃金的光。
有了錢,黃老漢翻修了土房,買了兩頭牛,還娶了鄰村的寡婦王氏。王氏帶著個五歲的兒子,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紅火,村里的人都羨慕,說黃老漢是走了
“荊蔸運”。可沒過多久,怪事就來了。
先是王氏的兒子,某天在院里玩,突然栽倒在地,口吐白沫。黃老漢請了郎中來看,抓了藥吃,孩子卻總不見好,臉色蠟黃,連飯都吃不下。接著,黃老漢去鎮(zhèn)上賣糧,路上好好的,牛車突然驚了,把他甩在地上,腿摔折了,躺了三個月才能下床。
更邪門的是那些黃金。黃老漢把黃金鎖在木箱里,可某天打開一看,箱子空了!他急得滿屋子找,王氏也哭著翻箱倒柜,連灶臺下都掏了,就是沒見著??傻搅送砩希瑑扇俗谧肋厙@氣時,卻看見灶臺邊的墻角里,黃金正安安靜靜地堆著,上面還沾著點草木灰,像是剛從外面帶回來的。
這樣的事發(fā)生了好幾次:有時黃金藏在米缸里,舀米時突然滾出來;有時又出現(xiàn)在床底下,裹著層泥土。黃老漢夜里總聽見院子里有
“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