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0年漢前少帝三年農(nóng)歷九月
金秋九月,北地高原天高云淡,氣候宜人。繁忙的秋收已然結(jié)束,田野里只剩下整齊的秸稈,等待著冬日的焚化或來年的春耕。各處的糧倉皆已堆滿新谷,倉廩充盈的程度更勝往年,為北地郡應(yīng)對即將到來的寒冬以及任何潛在的變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狄道城內(nèi),市面繁榮,百姓臉上洋溢著豐收后的滿足與安寧。然而,在這片祥和景象之下,一股微妙的波瀾正在悄然涌動。此前因朔方都督王勇部越境挑釁而導(dǎo)致的邊境緊張局勢,在經(jīng)過數(shù)月李凌采取強硬而克制的應(yīng)對、并將事態(tài)公文化、訴諸長安之后,并未如預(yù)期般逐漸平息,也未進一步激化,反而陷入了一種僵持狀態(tài)。朔方都督蟲達方面的含糊其辭與拖延策略,使得此事懸而未決,成為橫亙在北地與朔方之間的一根尖刺。就在這看似平靜的秋日,一封蓋有朔方都督府印信的文書,被快馬送至狄道靖王府,打破了表面的平靜。文書言辭懇切,以朔方都督蟲達的名義,對此前邊境發(fā)生的“誤會”深表遺憾,聲稱已嚴懲肇事者,并為“澄清誤會、重修鄰好”,特遣長史陳平(與長安丞相陳平同名,虛構(gòu)人物)為使,攜厚禮前來狄道,“拜謁靖王,共商邊務(wù)安寧之策”。
這突如其來的“善意”,立刻在靖王府的核心層中引起了警惕。長史周勃、郡丞公孫闕、都尉高順齊聚議事廳,文書在三人手中傳閱,氣氛凝重。
“王爺,蟲達此舉,黃鼠狼給雞拜年,安得好心!”高順首先開口,語氣中帶著軍人特有的直率與不信任,“前番越境殺人,證據(jù)確鑿,其百般抵賴。今忽遣使修好,必是緩兵之計,或另有圖謀!”
周勃持重,沉吟道:“順將軍所言不無道理。然,蟲達既以禮來,我若拒之門外,反顯我北地氣量狹小,不愿和解。且其文書已言明‘嚴懲肇事’、‘澄清誤會’,姿態(tài)放低。若其確有誠意,借此機會化解干戈,于我北地邊陲安寧,亦非壞事。只是,其心難測,需萬分謹慎?!?/p>
公孫闕細細摩挲著文書上的印信,緩緩道:“勃兄所慮周詳。闕近日亦得長安密報,言太尉周勃(灌嬰侯)對朔方、北地之爭端已有耳聞,似有不滿,或?qū)οx達有所申飭。蟲達此番遣使,未必全無壓力。然,其使者人選,長史陳平,乃蟲達心腹,以狡黠善辯著稱,此來恐非僅僅致歉那般簡單。王爺,需防其以修好為名,行窺探、離間甚至施壓之實。”
李凌端坐主位,靜靜聽著三位心腹的分析,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腦海中飛速權(quán)衡著利弊。與朔方的關(guān)系,直接關(guān)系到北地東線的安全與穩(wěn)定。一味對抗,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將蟲達徹底推向?qū)α⒚妫踔两o長安留下“邊將不和、滋生事端”的惡劣印象。但若輕易相信其“善意”,則無異于與虎謀皮,可能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片刻沉默后,李凌沉聲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蟲達之心,如淵難測。然,我北地新定,外有匈奴之患未除,內(nèi)有治理之務(wù)待興,實不宜與朔方長久對峙,空耗國力。彼既來使,無論真心假意,我皆需接見。然,接見之道,在于‘以禮相待,以勢相懾,以智相辨’?!?/p>
他隨即做出詳盡部署:
“勃兄,接待事宜,由你總攬。依諸侯接待鄰邦使臣之禮,不可怠慢,亦不必過奢。館驛需整潔安全,供應(yīng)需充足得體。屆時,本王將于王府正廳接見使臣,你與子通先生、高順將軍皆需在場。禮儀需周全,然氣氛需莊重,彰顯我北地威儀。”
“子通先生,”李凌看向公孫闕,“汝需做三件事:其一,立即動用所有渠道,詳查此次朔方遣使的真實背景,尤其是長安方面近期對蟲達是否真有壓力,以及使臣陳平此人的詳細情況、性格喜好、過往事跡;其二,接見之前,與勃兄、高順將軍仔細推演使臣可能提出的各種議題及我之應(yīng)對策略,務(wù)求滴水不漏;其三,接見期間,汝需仔細觀察使臣言行舉止,捕捉其弦外之音?!?/p>
“高順將軍,”李凌最后吩咐道,“邊境軍備,萬不可因使臣到來而有絲毫松懈,反需外松內(nèi)緊。接見期間,狄道城防需顯肅穆井然之氣,可安排精銳甲士儀仗,但不可露殺氣。要讓其看到我北地軍容之盛,治理之安,心生敬畏,不敢輕視?!?/p>
“諾!”三人齊聲領(lǐng)命,深知此次接見,關(guān)乎北地未來東線戰(zhàn)略態(tài)勢,非同小可。
【系統(tǒng)提示:宿主面對政治對手突如其來的“和解”姿態(tài),展現(xiàn)出高度的政治理性與戰(zhàn)略定力,采取“謹慎開放、嚴密準備、實力為后盾”的應(yīng)對策略,旨在摸清對方真實意圖,爭取戰(zhàn)略主動,同時避免落入外交陷阱…宿主狀態(tài):于復(fù)雜外交局面中沉著應(yīng)對,決策周全,展現(xiàn)出成熟政治家的審慎與智慧…】
接下來的幾天,北地郡府悄然忙碌起來。周勃精心安排接待流程,務(wù)求合乎禮制,彰顯氣度。公孫闕的情報網(wǎng)絡(luò)全力運轉(zhuǎn),關(guān)于朔方使團的消息陸續(xù)傳來:確如其所料,長安太尉府近期對邊將不和有所申斥,蟲達壓力不小;使臣陳平,年約四旬,乃蟲達同鄉(xiāng),足智多謀,尤擅縱橫之術(shù),是蟲達最為倚重的謀士,此行絕非簡單致歉。高順則密令各營提高警惕,狄道城頭巡邏的士卒精神抖擻,盔明甲亮,暗自營造出一種不容侵犯的凜然之氣。
九月十五,朔方使團抵達狄道。使臣陳平,身著漢官服制,舉止從容,帶著數(shù)十名隨從和幾大車禮物,在禮官引導(dǎo)下入住館驛。其言行低調(diào),對接待表示感謝,并未急于求見。
次日,靖王李凌在王府正廳正式接見朔方使臣陳平。廳堂布置得莊嚴肅穆,李凌端坐主位,身著王服,不怒自威。周勃、公孫闕、高順分坐兩側(cè)。甲士持戟肅立,氣氛凝重。
陳平在禮官唱喏聲中,穩(wěn)步進廳,趨前行禮,姿態(tài)恭謹:“朔方都督府長史陳平,奉我家都督之命,參見靖王殿下!都督特命下官向王爺致意,前番邊境小事,皆因下屬魯莽,溝通不暢所致,以致驚擾王爺,吾都督聞之,深感不安,特命下官攜薄禮致歉,并呈上都督親筆信函一封,望王爺海涵?!毖援叄p手呈上禮單與信函。
李凌命侍從接過,面色平靜,語氣溫和卻帶著疏離:“陳長史請起。蟲都督有心了。邊境糾紛,各有說法,既已過去,本王亦不愿深究。貴使遠來辛苦,且安心歇息?!?/p>
陳平起身,謝過,又道:“王爺寬宏大量,下官感佩。吾都督亦常言,北地、朔方,同為朝廷屏藩,唇齒相依,理當和睦共處,共御外侮。此次下官前來,一為致歉,二亦是奉都督之命,欲與王爺共商邊境長久安寧之策。譬如,劃定巡邏界線、建立訊息互通機制等,以免日后再生誤會。”
李凌聞言,心中冷笑,知正題來了。他不動聲色,淡然道:“陳長史所言邊境安寧,確是正理。然,具體事宜,牽扯頗多,非一時可定。貴使可先與周長史、公孫郡丞細細商議,若有成議,再報與本王決斷不遲?!鼻擅畹貙⒕唧w談判推給了下屬。
陳平目光微閃,似對李凌的推脫有所預(yù)料,但依舊保持笑容:“王爺所言極是。下官遵命?!彪S后,他又看似隨意地提及長安近日天氣、以及太尉周勃(灌嬰侯)整飭邊備的傳聞,言語間似在試探李凌對長安動向的了解與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