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又吩咐道:“鄧艾,你引兵一萬,至河谷東段往隴縣出口處設伏,待魏軍兵敗到此,戰(zhàn)而破之?!?/p>
鄧艾亦領兵而去。
“姜維,你引兵三千,至上邽會合守城兵馬,于河谷出口擋住魏軍出路?!?/p>
說罷,諸葛亮施施然坐回帥位,不再安排軍事調動。
馬謖不解道:“丞相,羌兵還未退去,為何不派大將前往平之?”
諸葛亮笑道:“區(qū)區(qū)羌兵何足道哉。今我所患者,曹魏也,敗了魏軍,則羌兵自服。”
“今羌軍兵至西縣,圍而不攻,是存觀望之心。若此戰(zhàn)我勝,則其自退,何須派兵進剿?”
諸葛亮一直都想把武都、陰平納入實控,只是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如今羌王徹里吉起兵響應曹魏,正好給了季漢出兵收拾兩郡羌人的籍口。
不過要等這次殺敗曹真之后。
………
魏使自羌中回到曹營,將羌王同意出兵一事稟上。
曹真當即點起精兵三萬,令郭淮、王雙、曹遵、朱贊四人同往祁山大道設伏。
四人引兵尋路沿渭水河道前去。行不到一日,便進入季漢第一個埋伏點。
渭水河道在此地分出三條岔路。
一路往北通往隴縣,這條路也是郭淮大軍來時之路;一路沿著渭水河谷往東,可至陳倉;一路沿著渭水河谷往西,可至上邽。
因季漢兵馬尚未趕至此地設伏,故而郭淮并未看到周邊有異,只覺此處地形神似甕城,適合設伏。
大軍繼續(xù)向前,又行兩日,行至漢軍第二個埋伏點。
郭淮引軍于河谷間往上瞭望,只見兩側山勢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頭,正合行軍要素所說的行軍險地之一,兩山夾一溝地形。
郭淮目視良久,心下已生出些許懼意,反卻曬笑出聲。
王雙不解:“郭副都督何故發(fā)笑?”
郭淮道:“我笑諸葛亮終究還是智淺。若我用兵,在此地設一伏軍,則我軍今日豈非必???”
王雙不置可否,只點頭應是。
郭淮遂與王雙繼續(xù)引兵往前,又急行一日,到達季漢第三個設伏地點。
眼看將出渭水河道,河道兩側山勢陡然夾緊,又忽地放寬。
郭淮目視兩側河道上方再次朗聲發(f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