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目視兩側(cè)河道上方再次朗聲發(fā)笑。
王雙又問:“將軍何故又發(fā)笑?”
郭淮以馬鞭指兩側(cè)山上及前方開闊之地道:“我笑諸葛亮終究是少謀。若在此地亦設(shè)一伏兵,我軍豈非進退維谷,首尾難顧?”
王雙撇了撇嘴,心說郭副都督你可別笑了,你當蜀軍和大魏一樣有如此多兵馬嘛。蜀軍在隴右及涼州一共才五六萬兵馬,還須正面抵擋大魏二十萬兵馬西征(如今還剩十五六萬人馬),光是曹真都督所部就有十萬兵馬(如今還剩七八萬),諸葛亮哪有余力分兵?
想是這么想,王雙卻是說道:“將軍,還是快些通過此地吧,”
其實王雙還有后半句沒說,就是“末將害怕?!?/p>
然而話音剛落。
就聽前方鑼鼓齊鳴,一彪軍馬在一員錦袍小將率領(lǐng)下,自正前方殺到,“漢”、“諸葛”、“姜”等大旗迎風招展。
緊接著,無數(shù)蜀兵分別從兩邊山上冒出頭,如潮涌一般,弓弩一齊驟發(fā)。
霎時箭如雨下,魏兵死傷無數(shù)。
前有強敵,兩側(cè)又有伏兵。
郭淮見勢不妙,不敢再往前,急令兵士舉盾至頂,阻擋箭矢。
而后引軍撤退入河道,與王雙各率一部,沿兩側(cè)河道往東循路而走。
卻遭蜀軍一路尾隨恐嚇,射箭,滋擾,追殺。
一番逃追,魏軍又是死傷無數(shù)。
魏軍一路急逃,至天色傍晚,方才勉強甩開身后追兵。
不及喘口氣,但見兩側(cè)山上又冒出許多蜀兵,一員蜀將于山坡上持搶大叫道:“郭淮休走!吾乃王平是也!”
郭淮膽寒,急走到前面,盡力舉盾,身體緊貼著山體望東而逃。
魏軍眾兵士見狀,爭相效仿,奪路而出。奈何河道兩側(cè)可通行處極為狹窄,不斷有兵士被擠落入河中,驚叫聲陣陣。
魏軍又是一番驚惶逃竄,折損許多士卒,方才擺脫蜀軍第二波伏兵。
直到此時,郭淮才徹底服了諸葛亮,心下暗暗打定主意:若自己此次能夠順利逃回大營,就用針線把自己的嘴巴縫上,此后與諸葛亮對陣再也不獻一策了。
因懼怕再遭蜀軍埋伏,郭淮不敢于河道之中久留,擔驚受怕休息大半夜后,天未亮便催軍往回趕。
第二日中午便到了三岔路口。
去時耗費四日的路程到達上邽,回來僅僅用了不到兩日。
出來河道進入平地,魏軍上下總算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