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鎮(zhèn)上開會,輪到各村發(fā)言了,他絕對都是排第一個,鎮(zhèn)長每次見他,也都樂呵呵的。
他現(xiàn)在,每天都愛到村東頭來走一圈。
聽著機器轟鳴,看著工人忙進忙出的,心里就樂,連睡覺,有時都能笑醒。
照這么著,茅塘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突然的,秦向河說要帶孩子去宿陽上學,還讓爹娘都過去。
這對他而言,不亞于晴天霹靂。
秦向河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一年里,偶爾能回來幾趟,但有孩子和爹娘留在村里,就有個維系。
這要是都搬去宿陽,工廠怕也要懸。
他不止一次聽別人講過,別說去城里,就是工廠搬到縣城,都能省不少開支。
想當初,若不是他拉著秦向河憶苦思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工廠估計早搬走了。
不止他慌,鎮(zhèn)上都慌。
所以,蓋新小學的事,幾天功夫就批下來,還硬給撥了不少錢。
此刻再聽秦向河說給學校加幾萬,又改口變成十萬,劉慶來更是欣喜若狂,“對,對。要蓋,咱就蓋最好的,絕對不比鎮(zhèn)上差!”
“慶來叔,你找人去城里看看,學校里什么單杠、雙杠、球場的,咱也搞搞,錢不夠,你就跟我大哥說……”
劉慶來熟練的掏出口袋掛的鋼筆,擰開,在筆尖上用力哈幾口,后在信紙背面匆匆記起來。
秦向河見了,好笑的搖頭。
“建學校,十三香絕對支持。不過,大寶在哪讀書,我還要和家里人商量。放心,就算不在茅塘讀,這蓋學校的錢,也絕對會出。”
秦向河對臉色大變就要激動開口的劉慶來擺手,“不論怎樣,十三香工廠都會留在茅塘的。而且,這里是我家鄉(xiāng),以后走再遠,根也這。”
這番話,是出自秦向河的肺腑。
而且,就要邁入九十年代了,知識也越來越重要。
就算大寶和妞妞以后不在茅塘讀書,他也愿意掏這錢,幫家鄉(xiāng)孩子接受好一些的教育。
當然,他要說出后世那句“名言”,肯定更能唬住劉慶來。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