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不是去忙事幫忙,只單純出禮吃席,一般都是讓老人去。
如此,就能帶上家里孩子去吃頓好的。
這也是農(nóng)村孩子,所最盼望的時候。
本來,劉上貴家也請了老吳。
可廠子有那么多東西、那么多人,實在走不開,老吳就讓花姐代為隨了一份禮,至于酒席吃不吃的,不在乎……
一旁林四丫聽了,不住的撇嘴。
秦向河能說啥,就剩下夸了。
順帶,讓老漢擦車時少用點(diǎn)力,別閃到腰了。
不知是不禁勸,還是擔(dān)心秦向河覺得其年紀(jì)大了,頓時,老吳賣力的下死手。
絲瓜瓤和車身的摩擦聲,響亮刺耳。
服了。
秦向河再不敢開口勸了,由著老漢給小車做美容吧。
叫上林四丫拎行李包,兩人往村西頭去。
現(xiàn)如今,每次從南寧回來,白鹿都會給所有家人準(zhǔn)備禮物,自然的,大寶和妞妞的最為用心,也最多。
到了村西頭,家里大門竟鎖上的。
剛好坡下的一個鄰居,嘎子老娘出門去地窖扒蘿卜。
見了,立刻告訴,他爹娘,連同大哥大嫂,都去了后頭秋嬸家吃喜酒。
將行李包就放嘎子家,秦向河又帶林四丫轉(zhuǎn)去后村。
年初,他和劉慶來經(jīng)過這邊,秋嬸家還是土磚小院,大木門破舊的。
現(xiàn)在已變成了高大的青磚院墻,堂屋,也是新蓋的紅磚大瓦屋。
平整寬闊的路上,紅色鞭炮紙堆了一地。
一群半大孩子,蹲在其中亂摸索,偶有孩子使個壞,在旁邊放個自己撿的,嚇得大家四處逃竄。
秦向河找了找,還好,沒看到大寶和妞妞的身影。
對撿炮,他叮囑倆孩子好多次了。
實在想玩,就讓等大林子回來,專門去大猛家買些小花炮放。
院子里搭起了吃席棚子,因為屋里實在擺不開,連親戚帶村里人,太多人。
即使擺外面,一般也都是分兩場開席。
看大門一堆人陸陸續(xù)續(xù)抹著油嘴的出來,想來,是第一場要吃完了。
看到秦向河,大家紛紛打招呼。
只不過旁邊喇叭班子,嗩吶鑼鼓的一直沒停,所以,聽不清都說了什么,秦向河便笑臉的一一回應(yīng)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