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的摩托車,也時不時就是飛馳過去一輛。
自行車更是人手必備。
剩下幾個步行的,想來應(yīng)該是附近村子里的。
果然。
汽車往前又開了一截,便立刻看到了村莊。
在見識了長溪縣城的繁鬧富裕,王小蓉和黃倩都有了建設(shè),可當(dāng)看到村子,仍使勁揉了揉眼睛。
待看仔細后,皆驚詫瞥向后座上的白鹿。
“這里是前柳莊,再過去,就是余窯村了?!?/p>
對沿途的幾個村子,白鹿耳熟能詳。
想當(dāng)初,從茅塘去縣城,那可都是體力活。
和向河騎車去縣里,常念著經(jīng)過哪個哪個村,一個個數(shù)下來,才能感知縣城的距離。
如今,再次看到這些村子,頓時倍感親切。
只不過。
對前柳莊和余窯村,她都不怎么熟。
只知道村名,卻從沒去過這兩個村子,每每從這邊經(jīng)過,也都是匆匆一瞥而已。
白鹿當(dāng)然明白,王小蓉和黃倩想問的,肯定不是這個村叫什么名字。
可。
望著這個明明記憶很深,卻又變得極陌生的嶄新村莊,她也不知該說些什么。
之所以說“嶄新”,是從主道延往村子的路,都修成了同級別的柏油路,只是沒主道那么寬罷了。
接著,便是曾經(jīng)有些陳舊破敗的村頭。
她清晰記得,前柳莊靠大路這邊,有好幾間泥磚房的,那時經(jīng)過這,常有一堆老人在房子邊曬太陽聊天。
如今呢,全是一棟棟新起的紅磚大瓦房,以及一處處高墻大院。
隱約能看到,一個院子門口停著輛三輪車。
還有別家,門口停著摩托車和自行車這些。
長溪縣城富裕就算了。
料想,有鹿白集團落戶的那個小山村——茅塘,也應(yīng)該變成電視新聞里描述的新農(nóng)村了吧,通水通電,也能像城里人那樣買得起電視收音機,至于城里流行的冰箱、洗衣機,應(yīng)該很少見,估計也舍不得用。
然。
這里離茅塘還很遠呢,中間還有好幾個村子呢。
竟然也變了樣,完全是想象中最富裕的農(nóng)村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