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板打款后的第二天。
11月12日,傍晚七點半。
李哲剛從外面回來,今天下班后,他幫著楊欣蕾準備好了食材,七點鐘又幫著她出了攤,還幫她吆喝了一二十分鐘。
由于還是工作日,街上的人流量不算很大,楊欣蕾的小攤和其他攤販也一樣,生意比較平淡,她一個人完全能輕松應付。
于是,在楊欣蕾的“驅趕”下,李哲也不客氣了,便自顧自回來了,他打算十點半再去接她回來。
回到臥室開了電腦,搖頭晃腦的聽著歌,他開始翻看起自己的讀書筆記來。
半小時后。
差不多八點,他突然感覺有點不對勁兒。
當然了,不是李哲自己心理或者身體不對勁,而是他覺得,自己的直接經(jīng)理程沛遠有問題。
李哲也不敢肯定程沛遠就一定有問題,只是他現(xiàn)在將《九型人格》鉆研多了以后,再結合自己和程沛遠打交道的一些細節(jié),他有一種預感。
之前他就一直覺得,程沛遠的身上似乎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迷霧,他本質和他的笑容一樣,讓人很不好揣摩。
現(xiàn)在他越來越傾向于一點,程沛遠這只年輕的老狐貍,絕不是表面、單純的挑戰(zhàn)者人格這么簡單。
具體一點,李哲覺得,程沛遠和周森一樣,都屬于個人主義者這個人格大類,但卻是大類下方向相反的兩個分支。
周森是“波西米亞人”,而程沛遠則是“貴族”。
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自我陶醉、適應能力強、有野心、注重形象,這些突出特質,李哲跟程沛遠交往多了,發(fā)現(xiàn)他全都有。
比如,有一次李哲去找程沛遠借書,這家伙正對著一面小鏡子在精心梳妝打扮。
還有,這家伙旺盛的表現(xiàn)欲,在早會和內部培訓會上是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而作為個人主義者的核心特質“愛憎分明”,周森是直接寫在臉上。
而程沛遠這少年老成的家伙,他的演技了得,基本不會把情緒寫在臉上。
他對人的好惡藏的很深,對任何人都是一副瞇瞇眼、皮笑肉不笑的模樣,李哲感覺這是自己先前疏忽出現(xiàn)誤判的主要原因。
此時他算是更深刻的認識到了,啥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對人心難測有了最切身的體會。
有些東西,光靠看書學理論是真的不行,還得靠實踐,還得靠與人交往,更得靠摸爬滾打積累出的社會經(jīng)驗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