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韻不知道柳明志為什么會問出這么怪異的問題,白蓮教侵?jǐn)_大龍王朝重兵鎮(zhèn)守的金陵跟自己是不是舉人有什么關(guān)系。
“那么齊兄弟是秀才功名?”
“自然不是,小弟也不曾考取秀才功名?!?/p>
柳明志怪異的看著一臉迷糊的齊韻:“你既然沒有功名在身,吃飽了撐的管那些閑事做什么,白蓮教亂匪的問題下有齊刺史勵精圖治,上有當(dāng)今圣上操勞,你一個白身操著皇帝的心,不累嗎?”
齊韻的臉色變得很難看:“我輩讀書人當(dāng)舍身”
“打住,齊兄弟,為兄托大稱呼你一聲小弟,小弟你有拳拳報(bào)國之心,這是國之幸事,為兄很佩服你,可是為兄有一句話你切聽來,正所謂人一過百,形形色色,你的想法并不是天下讀書人的想法,齊兄弟以為有多少讀書人讀書真的是為了忠君報(bào)國而不是為了出人頭地?”
齊韻有些復(fù)雜的看著柳明志,思索著柳明志的這些話,明明與自己從小接觸的理論相悖,為什么覺得如此正確。
“齊兄弟,有些事情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靠行動。嘴上每天說一千遍忠君愛國,說一萬遍忠君報(bào)國,這些都沒有什么用,你只說卻不做,每天侃侃而談,批評這個士子,鄙棄那個富家子弟,日復(fù)一日,不還是在空談嗎?”
“若是連報(bào)國的信念都沒有,不是更是令人貽笑大方嗎?”
柳明志唉聲嘆氣,知道齊韻這是先入為主的觀念作祟,輕易改變不了,見到道路旁一些正在耕作的百姓柳明志眼前一亮。
柳明志指著勞作的百姓:“齊兄弟你看。這些勞作之人可曾說過忠君報(bào)國的話,沒聽到過吧,可是他們種出的糧食卻充實(shí)了國庫。家父乃是一介商賈,天下士子所鄙夷之人,家父等商賈亦是從未把忠君愛國掛在口上,可是家父每歲的稅收可以養(yǎng)活三萬人的甲兵之士抵御金國的進(jìn)攻。讀書人每天都在說著忠君報(bào)國,造福黎民百姓,他們讀書還是讀書,又做了什么?”
齊韻臉色有些悲苦,柳明志的話明明是叛經(jīng)離道之言,為什么卻毫無反駁的地方。
“知道是一回事,行動又是一回事,知行合一才是天下大勢。”柳明志淡淡的說出這句話。
齊韻突然覺得柳明志身上有一層淡淡的光輝。
哦,是誰在裝逼,竟然如此刺眼!
read3();看小說,630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