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震驚無比,他沒想到王岡三兩話,竟將這件事的高度上升到義利之辯的高度!
義這個詞,在儒家的地位很高,僅次于仁!
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最終的追求是義,而普通人的追求就應該是搞錢!
自此便開始了長達千年的義利之辯,這其中不僅包含了儒家的孟子、荀子,也有道家的老、莊,墨家的墨子……
乃至到了如今,辯論還在繼續(xù),新舊兩黨的黨爭,其核心價值觀沖突就是義利之辯!
王安石在變法之初就說過:“一部《周禮》,理財居其半,周公豈為利哉?”
墨子也曾言:“義,是利也!”
是以,天下公利是為義,而一己私欲便為利!
在儒家看來,利乃人之本欲,而義則是對人的道德要求,因此當以義來統(tǒng)御利,君子當有舍身取義之決心!
如今兩黨沖突也在于此,舊黨認為新黨行新法,會進一步剝削兼并百姓,朝廷過于在乎利,會喪失天下大義!
而新黨則認為,新法所得的利,乃是天下公利,這不是私利,而是義!
舊黨則認為他們在扯淡,新法會打破原有的利益群體,而新黨中的那些利欲熏心的小人,定會借此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這便是當今時代的義利之辯!
這也導致隨后的宋儒,朱程理學在義利中走向極端,妄圖只追求義,完全摒棄利!
但無論新黨還是舊黨,都是儒家門徒,雖然大家對義利的理解不同,但他們對重義輕利的理論,都是認同的。
王岡現(xiàn)在就是在問李常義與利,孰輕孰重?
這個問題是不需要思考的,李常張口就能答,但多年施政經(jīng)驗告訴他,僅憑這個大道理去做事,太過膚淺!
但他同樣沒辦法去否定這句話,那太離經(jīng)叛道了!
這一刻李常感受到漢儒在面對桑弘羊《鹽鐵論》時的無力感!所學道理無法用于實際!
王岡見李常呆呆發(fā)愣不回應,他幽幽開口道:“太守欲以小利而驅(qū)大義乎!”
李??嘈σ宦暤溃骸坝窭ツ源罅x壓我,此事關(guān)乎齊州眾多百姓,我不能輕易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