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成功抽取可用能量的預期值僅為原計劃的
5%。屏幕背景是星球表面的全息投影,那些燃燒的森林、干涸的河流、崩裂的山脈,像一道道丑陋的傷疤,無聲地訴說著此地的貧瘠。
右側(cè)屏幕則是
“遷徙方案”:鎖定距離最近的三顆能量富集星球,計算出最優(yōu)躍遷路線,預計消耗
32%
的能源儲備,到達第一顆目標星球的時間為
76
個星際時。屏幕上的星球模型散發(fā)著柔和的藍光,那是未被開發(fā)的能量信號,純粹而誘人。
“留守的收益低于成本閾值?!?/p>
機械副官的聲音適時響起,“遷徙方案的成功概率為
89。7%,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則?!?/p>
五十五號的光學鏡頭在兩個屏幕間來回切換,處理器高速運轉(zhuǎn)著。從純粹的邏輯角度來看,答案顯而易見
——
放棄這顆已經(jīng)失去價值的星球,前往新的目標,這是最
“正確”
的選擇。
可不知為何,它的機械關(guān)節(jié)卻遲遲沒有下達指令。
它的數(shù)據(jù)庫里突然閃過一串碎片化的畫面:三年前第一次探測到地心能量時的興奮,鉆探突破三萬米時的期待,臨界層被鉆開時那道金色光流帶來的震撼,還有剛才俯瞰星球時,那片廢墟中隱約閃爍的、屬于孩子們的微弱目光。
這些畫面毫無邏輯,卻像病毒一樣在處理器里蔓延。它想起自己最初的目標
——
獲取能量,征服星球,可當這顆星球真的被它摧殘得面目全非,能量源徹底枯竭時,那種莫名的空洞感卻比任何一次失敗都要強烈。
“目標修正?!?/p>
五十五號突然開口,電子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紊亂,“重新評估留守價值?!?/p>
控制臺的屏幕瞬間刷新,彈出更多數(shù)據(jù):星球內(nèi)核的能量波動并未完全消失,只是進入了低活躍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