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洞府之后,乙木盤膝坐在了蒲團(tuán)之上,陷入了沉思。
他突然有一種對宗門生疏的感覺。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乙木自己也搞不清楚因為什么。
也可能自己不是從小就在玉山宗長大,對玉山宗沒有那種深深的歸屬感,也有可能是玉山宗里其他的修士,他們即便對自己再恭敬,再器重,但始終中間有一層隔膜,這種親疏的關(guān)系還是有所區(qū)別。
乙木深深嘆了一口氣,他感覺到了一種孤獨,似乎在自己的周圍,沒有一個真正可以說說貼心話的朋友,所有的人都帶著一副面具,他有的時候真的分不清在面具之下,對方到底對自己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
在他的腦海之中,再一次浮現(xiàn)了李倩文的一顰一笑,似乎只有在回憶之中,乙木才能找到那一點點溫暖。
算了,不去多想了,憑空增加了許多的煩惱。
乙木沉下心神,開始考慮這次的比斗。
他總感覺這件事情里,有些陰謀的味道。
九陽宗和鬼王宗都是元嬰宗門,為了一處礦脈就大打出手,最后定下了這么個比斗的策略。
事情真如他所看到的那么簡單嗎,背后是否還隱藏了什么不為人知的算計。
自己深陷其中,如同隨波逐流的游魚一般,只能聽天由命。
在乙木的心中,他對于實力的渴望再一次被加深了。
在修仙界,實力弱小就是原罪,只有實力強(qiáng)大了,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yùn),而不被他人隨意的拿捏和擺布。
自己現(xiàn)在的修為已經(jīng)到了筑基后期,在玉山宗里可是一等一的高手,再加上自己的諸多底牌,即便對上金丹修士,就算打不過,逃走還是沒問題的。
但在比斗的時候,自己的很多底牌是用不了的,譬如本命法劍和落魂鐘法寶。這將極大的削弱自己的實力。
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自己必須要做好精心的全面的準(zhǔn)備,寧可備而無用,絕對不能用而無備。
想到這里,乙木立即開始梳理自己的所學(xué),尋找自己薄弱的地方,有針對性的開始提升。
他現(xiàn)在修煉的劍法,還是《沉淵劍法》,而且已經(jīng)將劍法修煉到了第二階段,手里有兩把極品木屬性靈劍,不過其中的一把,之前和敵人戰(zhàn)斗的時候,有些破損,找時間去宗門寶庫里再看看,有無合適的靈劍,再尋一把備用。
他的身法有兩種,影遁術(shù)和木遁術(shù),但在演武比斗的時候,能發(fā)揮作用的,只有影遁術(shù)了,木遁術(shù)不具備施法的條件。這方面還需要進(jìn)一步提升一下。
他的防御靈器,也有兩面盾牌,其中那個子母盾最為精妙,暫時應(yīng)該也夠用了。
困人的靈器,他有個天蠶鎖,這個東西的品級到現(xiàn)在他也搞不清楚,不過在關(guān)鍵時刻也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一錘定音的作用。
此外,他還有一件搞不清楚作用的太清寶鏡。
按修仙界的常識來看,但凡是寶鏡一類的東西,往往都與神魂有關(guān),又或者是控制類的法器。
之前,乙木在宗門寶庫里尋了這件寶物煉化之后,卻只感覺寶鏡的內(nèi)里一片混沌,根本就搞不清楚這寶鏡的具體作用。他也進(jìn)行了很多嘗試,但都無果而終,無奈之下,只能將寶鏡束之高閣了。
不過他深知,這東西絕對是有大來歷,因為畢竟自己的本命法劍也對這寶鏡有一種悸動,這就說明這東西很可能也是從仙界遺失下來的寶物,但玉山宗的歷代祖師都沒有搞清楚這東西的真正用法,所以才被放置在寶庫里蒙塵,最后落入了乙木的手中。
此外,乙木因為之前修煉了《萬木經(jīng)》,所以他對很多木系法術(shù)掌握的也非常的全面,不管是木遁術(shù)、纏繞術(shù)、木牢術(shù)以及由此引申的升級版木系法術(shù),都可以做到瞬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