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哲如此驚訝,張總也很驚訝。
她先是一愣,隨即眉毛一拎反問,“李哲,你干嘛這么大反應,怎么,嫌我定的指標太高了?”
李哲撓了下腮幫子,微笑著大方點了頭,“張總,確實太高了”。
還不等張總回應反駁,他立馬開始一二三擺事實講道理了。
第一,他覺得,程沛遠那邊百多號業(yè)務員,還一多半是老員工,張總給他的指標就算是一千萬,人均指標也就十萬而已。
而李哲這邊,加上自己還不到十個人,其中老業(yè)務員也就三個,卻要背三百萬以上的業(yè)績,人均三十萬,這也太高太不公平了。
第二,就算不跟程沛遠作橫向比較,就單論李哲辦事處。
他手下新業(yè)務員占了七八成,還都是入職才一個多月的新人。
結合公司實際,對于新業(yè)務員而言,第一個月能適應留下來,第二個月能安心堅持沉淀積累,第三個月能出單轉正就很不錯了。
產品銷售鏈路長,信息積累和業(yè)務能力提升都要時間,對新業(yè)務員第二個月就提出超高的業(yè)績要求,他覺得實在不妥。
第三,拿李哲自己擺事實,排除施伯這個運氣客戶,他已經是個公司的牛逼傳奇人物了。
從入職到穩(wěn)定在十萬以上業(yè)績,他也花了半年以上時間。
現(xiàn)在拿張總的三百萬業(yè)績來細分,李哲就當自己和蕭瀟能頂天各做一百萬業(yè)績,那么他的另外六七個新業(yè)務員,人均就得做十五萬左右的業(yè)績。
這符合實際么?
李哲算是條理清楚、邏輯分明的回答了張總,這不符合實際、不合理。
聽了李哲的陳述,張總時而低頭看地,時而抬頭看天花板,思量了近半分鐘后,她面無表情的看向了程沛遠。
“小陳,李哲說的好像也有道理,你覺得我給他定三百萬很高么?”
張總如此一問,李哲瞬間看向了程沛遠。
程沛遠卻沒看他,這家伙一臉認真冷峻的低頭沉思了片刻之后,抬頭隨意掃了李哲一眼,最后將目光定格在了張總臉上。
“張總,這個嘛,我覺得公司現(xiàn)在不同往日了,正在往集團化道路上靠,要的就是效率和效益。
再則,行業(yè)競爭也越來越大,所以,我覺得咱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得與時俱進,不能一切還參照過去的方方面面了”
程沛遠說到這里,張總還未置可否,他又沖李哲笑了笑。
“李哲,你有實力有沖勁兒,張總黃總對你期待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