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家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是大氣。
回到家,所長和即將接班的大兒子談起姜淳于這個人,感嘆道:“人站的位置不一樣,眼界就不一樣。我們家的孩子還是要讓他們好好讀書,走出這個縣城,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p>
人家能拿出五百五十塊,就能拿出更多。
但是有錢也要舍得。
這個姑娘不是說了嘛,只要我在這干一天,那每個月的五十塊,我保證能到福利院的賬上。
這邊的111廠去年剛剛開始建,全國各地來了多少人。
三萬多人的大廠,一萬多名經(jīng)過嚴(yán)格抽選的優(yōu)秀干部、工程技術(shù)人員和工人從全國各地星夜兼程而來。
這里面什么人都有,但是沒人說她會每個月從工資里撥出五十塊錢,給福利院的孩子添點糧。
沒有。
姜淳于是第一個。
但是所長相信,這個頭開的好。
哪怕這是唯一一個,起碼也能讓大廠的人看見他們的窮和難。
而不是只有嫌棄。
所長姓高,他有三個兒子,等他退下來,大兒子高興國剛好接上他的位置。
二兒子高興家夫妻倆都是中學(xué)老師,夫妻倆帶著孩子住單位分的宿舍。
小兒子高興旺在部隊,但是前途也就那樣,回來的話也只能安排在派出所工作。
剛好去年安順這邊要開大廠,那邊急需用人,所長拍板讓高興旺轉(zhuǎn)業(yè)去了大廠。
有老大在,小兒子就算是再有本事,也越不過他大哥去。
兄弟倆差了二十多歲,只要在一個派出所干,大兒子始終會是小兒子頭頂上的一座大山,翻不了越不過。
除非,小兒子踩著大兒子上去。
這當(dāng)然不是高所長希望看到的,所以,他知道這邊要開個萬人大廠,高所長毫不猶豫地讓小兒子轉(zhuǎn)業(yè)申請去大廠。
兄弟三個,各在一個領(lǐng)域混,有本事你就上,沒本事反正也餓不死。
這樣挺好。
只要不在一個鍋里攪勺子,就不容易發(fā)生矛盾。
高所長一直覺得自己還算高瞻遠(yuǎn)矚,能給三個兒子都安排好了很好的出路,包括他已經(jīng)嫁出去的女兒。
自己能在戰(zhàn)爭中活下來,且孩子們都有很好的未來,一直是高所長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但是現(xiàn)在他不這么想,他覺得自己還是一個井底之蛙,見的世面還是少了點。
這次大廠來了,就是機會。
說不定他們高家,也能跟著往上攀一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