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能掏出手機,拍下這溫馨的一幕,笑道:“等以后,這里會更熱鬧,太子打算在這里建個醫(yī)院,再修條公路,建個水電站,讓他們也能用上電燈。”
朱高熾被他說的笑起來:“你呀!總有新點子,既然你說是為兄決定了,本太子一定支持,你們北伐打仗,你大哥我也沒歇著,一直在修路,修水電站,辦學堂,辦衛(wèi)生院?!?/p>
遠處的皇城上,朱棣正憑欄遠眺,目光正好落在規(guī)化營的方向。
他想起姚廣孝說的恩威并施,突然覺得,所謂的帝王之術,說到底,很簡單,不過是讓天下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有安穩(wěn)覺可睡。
朱棣要把規(guī)化營命名為“安漠坊”,雖與內城相隔有些遠,卻也要通上了水,通上了電,比尋常民巷更規(guī)整。
坊內分設“耕作區(qū)”、“工坊區(qū)”、“生活區(qū)”。
耕作區(qū)由戶部發(fā)放糧種農具,讓擅長畜牧的蒙古百姓,由漢人老農帶著試種水稻,蔬菜,水果;
工坊區(qū)則安排他們參與針織,奶酪制品等手工藝活,成品由官營商鋪統(tǒng)一收購;
生活區(qū)里,統(tǒng)一蓋起帶著蒙古包式的尖頂的瓦房,既合他們的生活習慣,又融入京城建筑的風格。
朱棣還下旨,在安漠坊醫(yī)院沒建成前,讓太醫(yī)院派醫(yī)官駐坊,免費為百姓診病,孩童可入坊內學堂,與漢人子弟一同念書,課本用的是國子監(jiān)新編的蒙漢對照教材。
他讓禮部在房中立起石碑,刻著“華夷一家,皆朕子民”,碑旁種著從漠北移來的沙棘和中原的梧桐樹。
朱棣允許,安漠坊內的蒙古人,既可以穿蒙古服,也可以穿漢服。
如果蒙古人犯罪,與漢人同罪,若有勤勉孝悌者,也與漢人同賞。
對曾隨阿魯臺征戰(zhàn)的蒙古舊部,朱棣也沒趕盡殺絕。
愿意留下的,編入善射營,讓他們教京城軍營子弟騎射,月份與漢兵同等;
若想回漠北的,也可以,并發(fā)放盤纏,派兵護送。
有大臣曾經進言,擔心蒙古百姓聚居生亂。
朱棣卻指著安漠坊的輿圖:“把他們散在各處才易生嫌隙,聚在一處,反而便于管理。何況人心是肉長的,給他們一碗飯吃,一張床睡,誰愿提著腦袋鬧事?”
朱吾能對朱棣的所作所為,佩服的五體投地。
安頓好蒙古人,朱棣才開慶功宴。
慶功宴上,朱棣舉杯笑道:“今日之功,非朕一人之力。來,為大明的萬里疆土,干杯!”
眾人齊聲道:“干杯!”
朱吾能悄悄碰了碰寧陵郡主的酒杯,低聲道:“還記得火鍋之約嗎?明日我?guī)闳ノ覀兡抢飮L嘗?!?/p>
寧陵郡主臉頰微紅,輕輕點了點頭。
此時,朱棣端坐在上桌,朝朱吾能招了招手,問道:“小能,此次北伐大捷,你出了不少力。說說,想要朕賞賜你什么?”
“陛下,臣還真有想要的,臣愛慕寧陵郡主,想請您賜婚?!?/p>
朱吾能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直截了當的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