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嘅意象》(粵語詩)
文樹科
丹霞靚,靚丹霞
阿丹雄挺,阿霞溫柔……
睇丹霞,惗丹霞
丹霞彼此,彼此丹霞……
丹霞丹,霞丹霞
丹霞世界,世界丹霞……
《樹科詩箋》2023。8。9?;洷鄙爻堑は忌藉\江畔
《解構與重構:粵語詩<丹霞嘅意象>的多維審美空間》
文阿蛋
在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廣袤星空中,樹科的《丹霞嘅意象》以獨特的粵語方言為載體,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別具一格的山水詩畫。這首誕生于粵北韶城丹霞山錦江畔的詩作,雖篇幅短小精悍,卻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意蘊與哲學思考。當我們深入剖析這首詩,便會發(fā)現它如同丹霞地貌般,在看似簡潔的表層之下,暗藏著層層疊疊的藝術紋理與思想深度。
一、方言的詩意突圍:粵語語境下的語言革新
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載著獨特的情感記憶與文化密碼。在《丹霞嘅意象》中,樹科大膽采用粵語方言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選擇本身就是對傳統(tǒng)詩歌語言體系的一次挑戰(zhàn)與突破?!办n”“惗”
等極具粵語特色的詞匯,不僅賦予詩歌濃郁的地域風情,更在語言層面營造出一種陌生化的審美效果。
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
“陌生化”
理論,他認為藝術的目的是使人們對熟悉的事物產生新鮮感,通過語言的變形和扭曲,打破讀者的審美慣性。在《丹霞嘅意象》中,粵語方言的運用正是對這一理論的生動實踐。對于非粵語地區(qū)的讀者而言,這些方言詞匯如同打開了一扇神秘的文化之門,讓他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感受詩歌的魅力。而對于粵語文化圈的讀者來說,這些熟悉的詞匯則喚起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使詩歌具有了強烈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特點,具有獨特的音韻美。在《丹霞嘅意象》中,粵語的韻律與節(jié)奏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詩歌中
“丹霞靚,靚丹霞”“睇丹霞,惗丹霞”
等句式的重復使用,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感,如同山間潺潺的溪流,綿延不絕。這種韻律不僅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更在情感表達上起到了強化的作用,使讀者在誦讀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詩人對丹霞山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二、意象的循環(huán)解構:山水符號的哲學思辨
意象是詩歌的靈魂,是詩人情感與思想的載體。在《丹霞嘅意象》中,“丹霞”
這一意象貫穿全詩,成為整首詩的核心符號。然而,樹科筆下的
“丹霞”
并非簡單的自然景觀,而是經過詩人主觀情感與哲學思考過濾后的藝術形象。
詩歌開篇
“丹霞靚,靚丹霞”,以直白的語言贊美丹霞山的美麗。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