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詩:路》(粵語詩)
文樹科
道
想頭,夢度
離屋企,遠隔籬
彎彎曲曲,糾糾纏纏
好似喺前面,行番冇后邊
淅瀝瀝淚滿天,朦朧朧澆心園
上上下下求索去,日日夜夜桃花源
《樹科詩箋》2025。3。11?;洷鄙爻巧澈?/p>
《曲徑通幽處》
——論樹科《寶塔詩:路》的多維詩學建構
文阿蛋
一、文體溯源與形式創(chuàng)新:寶塔詩的現代性轉譯
寶塔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特殊體裁,起源于盛唐,成型于元白唱和,其形制如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岑參《登慈恩寺浮圖》),以獨特的階梯式結構形成視覺與韻律的雙重張力。樹科此作《路》延續(xù)傳統(tǒng)寶塔詩
“頭小尾大,逐層遞增”
的基本形制,全詩八層,從單字
“道”
起,至雙句收束,暗合《文心雕龍章句》“三字趨句,四字成章,雜言任性,隨勢各配”
的句法規(guī)律。然其創(chuàng)新處在于以粵語方言入詩,突破古典寶塔詩的文言桎梏,如
“想頭”(念頭)、“屋企”(家)等俚語的運用,既保留方言的鮮活質感,又賦予傳統(tǒng)文體以現代性靈,恰似錢鐘書所言
“舊瓶盛新酒,老調譜新聲”。
在結構上,詩人巧妙運用頂針修辭實現層遞銜接,如
“遠隔籬”
承接
“離屋企”,“行番冇后邊”
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