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熱頭”
指太陽,“捐開”
意為鉆出,“被竇”
即被窩,三個粵語詞匯的連用,將春日清晨太陽初升的情景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充滿了生活氣息與童趣。這種極具畫面感的表達,讓讀者仿佛看到太陽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從云層中鉆出來,掀開黑夜的被窩,帶來光明與溫暖。相較于普通話中
“太陽鉆出云層”
的表述,粵語詞匯的運用使詩歌更具地域特色與親切感,讓讀者感受到濃濃的嶺南風(fēng)情。
“絲絲嗦嗦,有聲有色嘅呢喃”,“絲絲嗦嗦”
模擬細雨細風(fēng)的聲音,疊詞的運用增強了詩歌的韻律感,同時也將風(fēng)雨的輕柔細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澳剜?/p>
一詞賦予風(fēng)雨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們在竊竊私語,訴說著春天的故事。這種擬人化的表達,結(jié)合粵語的獨特發(fā)音,使詩歌充滿了靈動的詩意?;浾Z中豐富的擬聲詞和形象化的詞匯,為詩歌增添了獨特的韻味,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于嶺南的春天,親耳聆聽那有聲有色的呢喃。
方言的運用不僅是語言形式的創(chuàng)新,更是情感表達的深化。粵語作為詩人的母語,承載著他對故土的深厚情感。通過粵語詞匯的運用,詩人將對家鄉(xiāng)春天的熱愛與眷戀融入字里行間,使詩歌具有強烈的情感張力。對于熟悉粵語的讀者來說,這些方言詞匯能喚起他們的共鳴,勾起對家鄉(xiāng)春天的美好回憶;而對于不熟悉粵語的讀者,這些陌生而新奇的詞匯則如同一扇窗,讓他們窺見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別樣的詩意。
二、意象群像:春之生命力的多維呈現(xiàn)
詩歌中豐富而獨特的意象群,是展現(xiàn)春天生命力的重要載體。樹科在《春天嘅音響》中,精心選取了一系列與春天相關(guān)的意象,從不同角度描繪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安荩瑏趩O嘅拔節(jié)嘅步伐嘅歌吟”,將草的生長過程比作有節(jié)奏的步伐和歌吟,賦予草以動態(tài)的生命力?!鞍喂?jié)”
一詞生動地表現(xiàn)出草生長的迅速與力量,“歌吟”
則進一步強化了草在生長過程中所蘊含的喜悅與生機。在這里,草不再是靜止的植物,而是充滿活力、會唱歌的生命個體,它們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春天的到來。
“筍,佢哋嘅拱土嘅冒尖嘅轟隆”,“拱土”“冒尖”
形象地描繪出筍破土而出的過程,“轟隆”
一詞則以夸張的手法,突出了筍生長時的強大力量,仿佛能聽到大地被沖破的聲音。這種將視覺與聽覺相結(jié)合的描寫,使筍的生長過程更加立體可感,展現(xiàn)出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筍的意象與草的意象相互呼應(yīng),共同構(gòu)成了春天植物生長的生動圖景。
“葉哈花哈,上水上色,佢哋同溪流笑得嘩嘩啦啦”,“葉哈花哈”
以粵語的口語化表達,展現(xiàn)出葉子和花朵的繁茂;“上水上色”
則形象地描繪出葉子和花朵在春天的滋潤下,變得更加鮮艷水靈的過程;“笑得嘩嘩啦啦”
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葉、花和溪流以人的情感,表現(xiàn)出它們在春天里的歡快與愉悅。這組意象將植物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展現(xiàn)出春天萬物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除了植物意象,詩歌中還出現(xiàn)了動物意象?!把嘧?,麻雀,百鳥佢哋大家嘟歡樂到跳起舞嚟”,燕子和麻雀是春天常見的鳥類,它們的出現(xiàn)象征著春天的到來。“跳起舞嚟”
生動地表現(xiàn)出鳥兒們在春天的歡快與自由,與前面植物意象所展現(xiàn)的生機相互映襯,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充滿活力的春之畫卷。這些意象的運用,使詩歌從多個維度展現(xiàn)了春天的生命力,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蓬勃與美好。
三、情感脈絡(luò):從春之景到情之思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