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之間悟真章》
——《贏前贏后》的詩學省思與文化解碼
文一言
一、解構“贏”字:漢字形義中的生存寓言
《贏前贏后》以粵語方言為經緯,將“贏”字拆解為一部生存哲學圖譜。樹科對“贏”字的解構,暗合《說文解字》“賈有余利也”的原始語義,卻以更具現(xiàn)代性的思維,將漢字結構升華為存在困境的隱喻。詩中“亡帶頭”三字如驚雷乍響,既呼應《周易·系辭下》“危者,安其位者也”的辯證思維,又暗合老子“福兮禍所伏”的東方智慧。這種對漢字形義的創(chuàng)造性轉譯,使靜態(tài)的漢字符號獲得動態(tài)的生命張力,恰似明代楊慎《升庵詩話》所言“字中有畫,畫中有理”。
詩人將“贏”字拆解為“亡、口、月、貝、凡”五重意象,構建出存在主義的哲學場域?!巴觥敝?,如莊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生死觀照;“口”之慎言,暗合《論語》“敏于事而慎于言”的處世箴言;“月”之時間維度,遙指《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時光喟嘆;“貝”之財富符號,直指《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世相本真;“凡”之歸真,恰似陶淵明“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精神突圍。這種五重意象的復調敘事,使?jié)h字解構成為透視人性欲望的棱鏡。
二、贏前困局:欲望深淵中的自我博弈
“我嘟諗梗要做個贏家”的執(zhí)念,恰似希臘神話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在無限循環(huán)中演繹著現(xiàn)代人的存在困境。詩人以“贏前噈輸咗”的悖論,揭示出欲望邏輯的吊詭本質:當勝利成為唯一坐標,失敗早已潛伏在勝利的陰影之中。這種“未戰(zhàn)先敗”的宿命感,與加繆筆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便是自殺”形成跨時空對話,指向人類在存在焦慮中的精神突圍。
“贏先要諗憂患”的警示,將《周易》“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智慧注入當代語境。詩人以“亡”字為原點,構建起存在焦慮的三重維度:對死亡的預判(生理性存在)、對失敗的預判(社會性存在)、對虛無的預判(精神性存在)。這種憂患意識,既是對海德格爾“向死而生”存在哲學的本土化轉譯,又暗合王陽明“破心中賊難”的心學洞見,在欲望膨脹的時代敲響警世鐘。
“把握緊時間”的焦慮,在當代社會呈現(xiàn)出更為復雜的形態(tài)。詩人筆下的時間焦慮,既包含對“逝者如斯夫”的古典喟嘆,更滲透著??隆耙?guī)訓社會”中時間異化的現(xiàn)代性批判。當效率至上的時間邏輯將人生切割為無數(shù)KPI指標,詩中“行嘅路要喺正道”的道德堅守,便成為對抗工具理性的精神堡壘。這種對“正道”的執(zhí)著,與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精神一脈相承,在物質主義浪潮中守護著精神家園。
三、贏后困境:勝利者的精神荒原
“贏后哈,有得平常心”的頓悟,實則是經歷“看山三境”后的精神涅盤。初境“見山是山”的功利追求,次境“見山不是山”的幻滅體驗,終境“見山還是山”的返璞歸真,在詩中凝結為“平常心”三字。這種超越輸贏的智慧,既承續(xù)了禪宗“平常心是道”的頓悟法門,又暗合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詩意棲居,在物欲洪流中開辟出精神綠洲。
“見怪唔怪”的淡然,實則是歷經滄桑后的精神超脫。詩人以嶺南文化特有的豁達,將榮辱得失化解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詩意存在。這種超脫,既非道家“小國寡民”的消極避世,亦非佛家“四大皆空”的徹底虛無,而是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入世智慧與出世情懷的辯證統(tǒng)一。在消費主義制造的焦慮迷霧中,這種精神超脫猶如穿透霧霾的晨曦。
“難怪一個贏字咁難寫”的喟嘆,將漢字書寫的物質形態(tài)升華為精神困境的象征。當“贏”字的二十一筆劃成為存在焦慮的具象化呈現(xiàn),詩人的書寫動作本身便成為存在主義的戲劇表演。這種書寫困境,與德里達“延異”理論形成跨文化對話:每個筆畫既是意義的承載者,又是意義的解構者;既指向確定的勝利目標,又通向虛無的深淵。在解構與建構的永恒博弈中,漢字書寫成為存在本質的詩意顯現(xiàn)。
四、方言詩學:粵語韻律中的文化基因
樹科以粵語為載體,在“嘟諗?!薄皣m輸咗”“講嘢”等方言詞匯中,構建起獨特的語言密碼。這種方言書寫,既是對嶺南文化基因的活態(tài)傳承,又暗合索緒爾“語言是價值的系統(tǒng)”的符號學理論。當普通話的標準化浪潮席卷而來,方言的在地性表達成為守護文化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詩人以“見怪唔怪”的俚俗表達,將市井智慧升華為哲學命題,在雅俗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粵語九聲六調的聲韻體系,為詩歌注入獨特的音樂性?!摆A”字的平仄起伏與“亡、口、月、貝、凡”的聲韻流轉,構成隱秘的聲律密碼。這種聲韻經營,既承續(xù)了《詩經》“賦比興”的傳統(tǒng)聲律智慧,又暗合龐德意象派詩歌的音樂性追求。當“行嘅路要喺正道”的陽平聲調與“贏后哈,有得平常心”的去聲收束形成韻律對仗,方言的聲韻特質便成為存在哲學的詩意載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方言中的文化隱喻,在詩中綻放出獨特的語義之花。“贏”在粵語中既指競技勝利,又暗含“盈滿則虧”的警示;“講嘢”不僅是日常交流,更指向話語權力的博弈;“正道”既指道德準則,又暗合嶺南商幫“信義通商”的傳統(tǒng)。這種語義的復調性,使方言成為解碼嶺南文化的密碼本。詩人以“見怪唔怪”的口語化表達,將深奧的哲學命題轉化為市井可聞的智慧箴言。
五、現(xiàn)代性困境:欲望機器中的精神突圍
在資本邏輯主導的現(xiàn)代社會,“贏”已成為新的宗教圖騰。樹科筆下的“贏家”崇拜,實則是鮑德里亞“消費社會”中符號異化的文學映射。當“贏”從競技結果異化為存在價值,當勝利標準從道德境界降格為物質占有,詩人的批判鋒芒直指現(xiàn)代性的精神病灶。這種批判,既承續(xù)了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批判維度,又暗合海德格爾“技術座架”的現(xiàn)代性診斷。
“贏字噉難寫”的生存困境,在數(shù)字時代呈現(xiàn)出新的形態(tài)。當社交媒體的點贊數(shù)成為新的“贏”的標尺,當虛擬世界的排名取代現(xiàn)實生活的意義,詩人的警示愈發(fā)顯現(xiàn)出先知性。這種困境,既包含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的生存危機,又暗含韓炳哲“他者消失”的精神焦慮。在數(shù)據(jù)洪流中,詩人以“平常心”的堅守,守護著人性最后的綠洲。
面對存在困境,詩人開出“憂患意識-慎言哲學-時間智慧-正道堅守-平常心態(tài)”的藥方。這種精神突圍路徑,既承續(xù)了儒家“修齊治平”的入世智慧,又融合了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出世哲學,更暗合存在主義“自由選擇”的現(xiàn)代性方案。在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永恒張力中,詩人的思考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標。
六、結語:在解構與建構之間尋找詩性棲居
《贏前贏后》以漢字解構為支點,撬動起存在哲學的巍峨大廈;以方言詩學為舟楫,擺渡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激流之間;以現(xiàn)代性批判為手術刀,解剖著時代的精神病灶。樹科的創(chuàng)作實踐證明,方言詩歌完全可以承載深邃的思想重量,漢字形義完全能夠綻放詩性的智慧光芒。當“贏”字在詩行間獲得新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漢字的魅力,更是人類在欲望深淵中尋找精神家園的永恒努力。
在這部詩學寓言中,每個讀者都能照見自己的生存鏡像?;蛟S真正的“贏”,不在于戰(zhàn)勝多少對手,而在于超越欲望的囚籠;不在于積累多少財富,而在于守護精神的澄明;不在于書寫多么完美的“贏”字,而在于在解構與建構的永恒循環(huán)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詩意棲居。正如詩人最后那聲悠長的嘆息——“難怪一個贏字咁難寫”,這既是存在困境的喟嘆,更是精神突圍的號角。
喜歡粵語詩鑒賞集請大家收藏:()粵語詩鑒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