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迷宮?天堂嘅公交車站?》(粵語詩)
文樹科
去大醫(yī)院,呢度系廣場?
喺門診部大樓嘅廣場,無疑!
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門診大廳,隊伍齊整,紀律嚴明
同個陣排隊購物嘅,別無二致
人流似水,塞過商場……
企嘅,坐嘅,踎嘅,瞓嘅……
笑嘅,叫嘅,鬧嘅,哭嘅……
我迷惘呢度嘅千姿百態(tài)……
"別擠我,這里是公共場所!"
"對!這里是公交車站:天堂前站!"
我聽咗,想笑,嘟想哭……
《樹科詩箋》2025。5。2。粵北韶城沙湖畔
《解構與重構:論樹科<商場?迷宮?天堂嘅公交車站?>的多維鏡像》
文阿蛋
在當代詩歌的版圖中,方言寫作始終是一塊充滿爭議與魅力的飛地。樹科的粵語詩《商場?迷宮?天堂嘅公交車站?》以獨特的語言質地與深刻的現實觀照,打破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常規(guī)范式,構建起一座充滿隱喻與張力的語言迷宮。這首創(chuàng)作于
2025
年
5
月
2
日粵北韶城沙湖畔的詩作,猶如一面棱鏡,折射出醫(yī)院場景中人性的復雜圖景與社會現實的多棱面相。
一、粵語方言:語言的在地性與詩性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