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洲”
字,在當時的方言發(fā)音里,與
“逑”
押韻,使得詩歌朗朗上口。此后,樂府詩中大量的方言運用,如《孔雀東南飛》里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生動展現(xiàn)了民間語言的鮮活與質樸。
樹科在《辛苦您嘞,阿媽!》中,大膽采用粵語方言進行創(chuàng)作,“陪緊阿媽,睇佢喺床”“好先進嘅床,床啊床”,“緊”“佢”“喺”“嘅”
等粵語虛詞、助詞的頻繁使用,瞬間營造出濃郁的地域氛圍。這種方言的運用,打破了現(xiàn)代漢語詩歌常見的書面化、規(guī)范化語言模式,使詩歌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讀者仿佛置身于粵北韶城北江畔的病房之中,與詩人一同凝視著病榻上的母親。正如明代李夢陽所言
“真詩乃在民間”,方言詩正是以其獨特的民間性,讓詩歌回歸到最本真的情感表達狀態(tài)。
方言的運用,還賦予了詩歌獨特的音韻美?;浾Z九聲六調的豐富聲調系統(tǒng),使得詩歌在朗讀時產生獨特的節(jié)奏變化?!绊o阿媽,睇緊阿媽”,重復的語句在粵語發(fā)音中,前一個
“睇緊”
聲調稍揚,后一個
“睇緊”
聲調下沉,仿佛是詩人在不斷呼喚母親,聲音中飽含著焦慮與不舍,這種音韻上的變化,增強了詩歌情感表達的張力。
二、情感的復沓與遞進:在重復中深化悲痛
詩歌中大量運用重復的手法,“睇緊阿媽,睇緊阿媽”“阿媽辛苦,走唔走嘞?”
等語句反復出現(xiàn),形成情感的復沓。這種手法在古典詩歌中早有運用,《詩經采薇》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通過今昔場景的反復對比,將征人復雜的情感層層遞進地展現(xiàn)出來。
在《辛苦您嘞,阿媽!》中,“睇緊阿媽”
的重復,不僅是詩人對眼前場景的不斷確認,更是其內心焦慮與無助的外化。每一次
“睇緊阿媽”
的呼喊,都像是一根逐漸收緊的繩索,將詩人對母親病情的擔憂與恐懼,緊緊地纏繞在讀者心間。從最初平靜的
“陪緊阿媽,睇佢喺床”,到后來充滿疑問與不安的
“睇緊阿媽,睇緊阿媽?睇唔睇緊?睇緊唔緊”,情感在重復中不斷遞進、深化。詩人在與母親的目光對視中,在對母親病情的反復確認中,內心的悲痛如潮水般涌來,讓讀者深刻感受到生命垂危時刻,親人之間那種難以割舍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