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嘅人》(粵語詩)
文樹科
喺乜嘢時間
嘟做自己嘅,鐘意
鐘意堆沙、玩泥巴
鐘意紙角、打波珠
鐘意群架、講義氣
鐘意靚妹、遞紙條
鐘意今晚去搬磚
鐘意添朝蒸腸粉
鐘意第日揸部車
鐘意睇人嚟出糧
鐘意見識,鐘意諗嘢……
《樹科詩箋》2025。3。11。粵北韶城沙湖畔
《市井煙火里的詩意棲居》
——
論樹科《開心嘅人》的語言狂歡與生命哲學
文阿蛋
一、方言詩學:粵語語言的解構與重構
在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日益陷入同質化困境的語境下,樹科的《開心嘅人》以粵語方言為載體,構建起獨特的語言場域?;浾Z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著大量中古音系特征,其九聲六調的語音系統(tǒng)天然具備音樂性。詩人通過
“喺乜嘢時間”“嘟做自己嘅”
等口語化表達,將日常對話轉化為詩歌語言,打破了書面語與口語的界限,這種語言實踐暗合巴赫金
“狂歡化”
詩學理論
——
在語言的狂歡中消解權威,釋放被規(guī)范語言壓抑的生命力。
粵語中的俚語與俗語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記憶。“紙角”“打波珠”
等童年游戲的稱謂,喚起嶺南地區(qū)集體記憶;“搬磚”“蒸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