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其獨特的歷史語境和文化背景,《賽珍珠嘅珍珠心》中粵語方言的運用,無疑為詩歌增添了獨特的
“靈韻”,使其在眾多詩歌作品中脫穎而出。
二、賽珍珠:跨文化身份的詩意書寫
賽珍珠作為
20
世紀(jì)最具影響力的美國作家之一,其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成就,使其成為跨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她出生于美國,卻在中國度過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時光,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這種特殊的成長背景,造就了她復(fù)雜而多元的文化身份。樹科在詩中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通過
“賽珍珠,一個美國人嚟嘅
佢系中國人中國嘅名
賽珍珠,一位中國人嚟嘅
佢喺美國人美國嘅名”
的反復(fù)詠嘆,生動地展現(xiàn)了賽珍珠身份的雙重性與矛盾性。
這種身份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在詩歌中并非是一種困境,而是成為了詩歌的藝術(shù)張力所在。賽珍珠既不屬于純粹的美國文化體系,也無法完全融入中國文化傳統(tǒng),她如同游走在兩種文化之間的
“邊緣人”。然而,正是這種邊緣身份,使她能夠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和理解中美文化,創(chuàng)作出如《大地》等具有深遠(yuǎn)影響的作品。正如薩義德在《東方學(xué)》中提出的
“東方主義”
概念,賽珍珠的創(chuàng)作雖然不可避免地帶有西方文化的視角,但她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呈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東方主義的局限,展現(xiàn)出更為真實和多元的中國形象。
三、珍珠意象的隱喻與象征
“珍珠”
作為詩歌的核心意象,貫穿全詩,承載著豐富的隱喻和象征意義。從字面意義上看,“珍珠”
既指賽珍珠的名字,又暗喻其珍貴的品質(zhì)和獨特的價值。珍珠的形成過程,是蚌在受到異物刺激后,不斷分泌物質(zhì)將其包裹,歷經(jīng)漫長歲月才得以孕育而成。這一過程與賽珍珠的人生經(jīng)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她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不斷吸收中國文化的養(yǎng)分,歷經(jīng)歲月的沉淀,最終成長為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作家。
在文化層面,“珍珠”
象征著中美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珍珠的美麗源于其獨特的質(zhì)地和光澤,而賽珍珠的文化身份也正是在中美兩種文化的交融中形成的。她既保留了美國文化的某些特質(zhì),又融入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如同珍珠般兼具兩種文化的魅力。這種文化交融的象征意義,使
“珍珠”
意象超越了個體的范疇,上升為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象征符號。
從情感角度來看,“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