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當(dāng)時的柴進(jìn)還很年輕,在家族中也算不得是什么重要人物,地方官員也只是敲打一番,提醒一下柴氏不要越線,免得雙方都難堪,最后由柴進(jìn)的叔叔柴皇城出面化解了此事。
滄州的官員將此事作為自己的政績匯報到了京城,被哲宗皇帝當(dāng)場訓(xùn)斥,并寫下批語:“善待柴氏子孫”,責(zé)令滄州的官員登門謝罪!
此舉引得天下人是拍手稱贊,紛紛言道:“善待前朝者,莫如本朝!”
天下豪杰更是知道走投無路時投靠滄州柴大官人就對了。
柴進(jìn)也是沾沾自喜,膽子也愈發(fā)的大了,還出錢出力幫助那些占山為王的好漢,想著日后振臂一呼群雄響應(yīng)!
明白人卻都知道柴氏完了,哲宗皇帝這是鄭伯克段于鄢!
《鄭伯克段于鄢》出自《左傳》,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quán)位而進(jìn)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鄭莊公設(shè)計并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于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
善待前朝遺孤?這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你謀奪了人家的天下,就算是再怎么善待,人家會領(lǐng)情嗎?
趙宋之所以善待前朝遺孤,那是迫于形勢,做給天下人看的!
只是這個典型做得太好了,有點騎虎難下,趙宋也不得不捏著鼻子繼承了下來,最關(guān)鍵的是柴氏很識趣,百年來深居簡出,就連與人爭吵都很少,盡量抹殺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爭取到了一條活路。
可是柴氏終究是前朝遺孤,再怎么低調(diào),遇到亂世,那便是禍亂之源,趙宋的歷代帝王又怎么會放心呢?
好在趙二之后的趙宋歷代帝王都不是什么狠人,國家也治理得可以,柴氏這才得到了保全。
但是這一任的哲宗皇帝那可是一個狠人啊,親政之后一朝罷盡舊黨啟用新黨,把西夏按在地上摩擦,硬鋼大遼!
哲宗皇帝再怎么狠,殺起來人也要有理由的,就算其想要為子孫除去柴氏這個禍根,也必須在游戲規(guī)則中行事。
衡量一個暴君的標(biāo)準(zhǔn),并不是看這個帝王殺了多少人,而是這個帝王有沒有越線殺人!
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暴君,其實有些殺得人并不多,但是有一個共同點,越線殺人!
要知道規(guī)則不但約束著天下子民,同時對于帝王也是個約束,就算是秦王漢武也不敢輕易打破!豐功偉績的漢武就是打了一些擦邊球,就已經(jīng)被天下人視為暴君,在歷朝歷代的評價很底,往往是反面教材。
善待柴氏子孫,是趙宋的國策,也是得國不正的趙宋少有的一個亮點,柴氏子孫只要不起兵造反,那么趙宋皇帝只要不抽抽,是絕對不敢下死手的,這就是游戲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