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燕云十六州是那么容易收復的嗎?趙宋的歷代君王又不是沒試過,太宗皇帝還喜提高梁河車神。
要說起那一戰(zhàn),當時宋軍的驕兵悍將滅國無數,不可謂不能打,起初也是占據了優(yōu)勢,但是太宗皇帝企圖以突然的行動、優(yōu)勢的兵力數量,一舉襲取幽州地區(qū)。
但是遼人擁有大量的騎兵,有著快速的運動穿插能力,成功地運用兩翼包圍的戰(zhàn)法,發(fā)揮騎兵的長處,乘耶律沙拖住宋軍并使宋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時,突然投入戰(zhàn)斗,終于扭轉戰(zhàn)局。
但是這一戰(zhàn)真正失利的原因在趙宋卻幾乎無人敢提起,那就是太宗的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固然能極大的提升士氣,但是歷史上卻少有帝王行之,蓋因這是一把雙刃劍,而且弊大于利。
御駕親征使得敵人有了斬首目標,使得己方不得不救,這就很有可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高梁河一戰(zhàn)便是如此。
遼人的援兵集中優(yōu)勢兵力,猛攻太宗皇帝御所大營,不管你宋人怎么打,我就盯著你的皇帝打。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擁有著最強的突破能力,而遼人就是當時騎兵的最強國。
在遼人騎兵前仆后繼持續(xù)不斷的猛撲下,宋人的防線終于被突破了,太宗皇帝也身中兩箭。
皇帝身死的消息也傳遍了宋軍,頓時軍無斗志,皇帝都死了,我們還打個屁啊,逃命吧,宋軍潰敗。
太宗皇帝也譜寫了一段傳奇,估計很難有后世帝王能超越。
在亂軍中,太宗皇帝身中兩箭居然沒死,不但沒死,還能駕駛著一輛驢車,一路漂移,甩開了遼人的追兵,到了涿州。
這一波操作誰都得佩服啊,運氣、車技缺一不可,多少名將都做不到以一輛驢車能甩開輕騎追兵,這簡直就是開了掛了。于是太宗皇帝又被后世稱為“高梁河車神”。
太宗皇帝難道不知道御駕親征的弊端嗎?不,太宗皇帝知道的很,可還是那句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開封就像是個沒穿衣服的大姑娘,遼人鐵騎隨時都能兵臨城下,太宗皇帝覺得還是跟著大軍走才是最安全的。
太宗皇帝御駕親征失利后,就再也不敢御駕親征了,為了防御隨時可能南下的遼人鐵騎,趙宋的帝王直接將全國最精銳的軍隊布置在了京城來保護自己,最高峰的時候,京城的禁軍數量居然高達六十多萬。
所以說,在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情況下,開封確實不適合作為京城,當年太祖皇帝就已經著手布置遷都一事,只是由于此舉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在一片反對聲中只能不了了之,此后的趙宋帝王也都紛紛動過遷都的事,但是開封城里權貴們有著巨大的利益,如果不擺平這些權貴,遷都一事就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