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之間打了近百年,由于趙宋的體量太大,哪怕頻頻失誤,還是能做到屢敗屢戰(zhàn),最終憑借著雄厚的國力,拿到了戰(zhàn)略主動權。
再反觀西夏,由于國小民寡,每一戰(zhàn)都是賭上國運,好在前幾十年夏人的運氣是真的不錯,每到關鍵的時候對手就犯迷糊,于是走了幾十年的順風路。
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運氣總有用光的一天。
上一次,夏人出了一個甘愿為國犧牲的太后,用自己的一條命換來了遼人的調停,將西夏從亡國的邊緣拉了回來。
這一次,察哥三十萬精銳一戰(zhàn)覆滅,宋軍攜大勝之勢高歌猛進。
禁軍的高級將領們因為與西夏交戰(zhàn)多年,對西夏的實力早就了如指掌,想著就夏人剩下的那點老弱病殘又如何能是身強力壯、裝備精良的中央禁軍的對手,借這個機會讓久未見血的中央禁軍練練手也好。
宋人在大勝之余驕傲了、自滿了!
這就給了蕭若奴機會了。
要說蕭若奴在開戰(zhàn)之前,那是非常忐忑的,這么說吧,如果蕭若奴所謀甚大,說不定早就跑回遼國了。
這一屆的宋軍太能打了,一天一夜殲滅三十萬精銳,蕭若奴的皮室軍根本就沒有勇氣與這樣的宋軍交戰(zhàn)。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蕭若奴從西夏皇宮回來之后,便廣打白條,雖然不是真金白銀,但是有蕭氏一族的信譽作保,皮室軍的將士們也是認的。
當兵為了啥?保家衛(wèi)國?別逗了!這是在古代,不是人民子弟兵!
當兵當然是為了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錢給足了,前面就算是尸山血海,底層的將士們都敢往前沖。
在金錢的刺激下,皮室軍的作戰(zhàn)欲望被激發(fā)了出來,明碼標價的宋軍人頭便是皮室軍的動力。
宋軍的高歌猛進也給了蕭若奴各個擊破的機會,而且蕭若奴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一屆的宋軍就是唬人的樣子貨。
那是蕭若奴與宋軍的首戰(zhàn),也正是這一戰(zhàn),蕭若奴打出了威信,成為了皮室軍真正的統(tǒng)領!
蕭若奴本著首戰(zhàn)必勝的原則,抓住宋軍冒進的機會,布下天羅地網,不但布下了攔截阻擊的部隊,自己還親率一萬人伏擊。
那是一支三千余人的宋軍,裝備十分的精良,在發(fā)現(xiàn)自己被皮室軍伏擊之后,不但沒有慌亂,反而心定氣閑地排兵布陣迎敵,光是這份鎮(zhèn)定就讓當時的蕭若奴心中一涼,百戰(zhàn)余生的精兵啊!難道首戰(zhàn)就讓自己遇上了硬茬!
不過蕭若奴轉念一想也很正常啊,沒有這份底氣,這支部隊也不敢冒進至此??!
其實只能說蕭若奴想多了,那是因為宋軍早就習慣了這種的伏擊。
宋軍一路猛進,經常被熟悉地形的夏軍伏擊,早就習以為常了。
如果說夏人的精銳沒有盡喪盤龍山,那么高俅率領的中央禁軍絕對會被打得潰不成軍,但是那些殘存的老弱病殘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