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成的這次危機,說白了,根本就不是因為丟了一個球,趙佶還不至于這般小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梁師成你是我的人,怎么可以被張安安給嚇到了,這樣的人我以后還怎么敢用你!
梁師成事后也已經(jīng)琢磨出來了,但是皇帝的疑心有了,說什么都晚了,可梁師成也不愿意束手待斃,死馬當(dāng)活馬醫(yī),找上了張安安求情,這位是仙尊之子,神通廣大,能人所能,這也是梁師成這么愛財之人心甘情愿掏出三百三十萬貫的最主要原因,因為除了張安安,已經(jīng)沒人敢為自己說話了。
如果說張安安一開始還沒反應(yīng)過來,那么當(dāng)梁師成毫不猶豫地獻出了三百萬貫,張安安便已經(jīng)心生警覺了,知道沒那么簡單,不然的話,以梁師成的愛財又怎么甘心拿出三百萬貫這筆潑天的財富。
有了警覺的張安安只要細想一下,便知道梁師成的問題出在哪里了,這分明就是皇帝對梁師成產(chǎn)生了不信任,而信任這種事情,誰求情都沒用,難道就因為有了自己的求情,皇帝會重新信任梁師成?只怕會適得其反吧!
那一刻,說實話,張安安是有點后悔的,后悔自己怎么就這么稀里糊涂的答應(yīng)了為梁師成求情?
如果換成別人,王氏姐妹就慘了,必定會被遷怒!這也是趙夢月不愿意摻和進來的原因,這是前人用血與淚總結(jié)出來的教訓(xùn)。
不過張安安可不會去遷怒弱女子,只會發(fā)揮特長,還得用自己最拿手的來解決此事。
普通人有個誤解,以為越聰明的人越不好忽悠,其實這是錯誤的,最不忽悠的反而是那種一根筋的人,君不見當(dāng)年某某功,被忽悠的高級知識分子占比多少,最后連國家都不得不出手。
像趙佶這樣的具有發(fā)散性思維的人其實是最好忽悠的,很多話都不用說透了,點到為止,他自己就會自行腦補,補出來的還遠比你想到的更精彩,更令人信服。
就像現(xiàn)在,張安安一句“不是什么人都有資格出現(xiàn)在命運畫卷的!”,趙佶便發(fā)散性思維了,是啊,能出現(xiàn)在命運畫卷中的必是命運的一環(huá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張安安在三年前可是說過在命運畫卷中看到過梁師成的,這么說來,梁師成雖是小小的閹人,但也是命運的一環(huán),動不得,至少在逆天改命成功之前動不得!
有了這個想法,趙佶自然會轉(zhuǎn)變對梁師成的態(tài)度了,而梁師成目前最需要恰恰就是皇帝的態(tài)度,只要有了緩沖,以梁師成那已經(jīng)點滿的技能,重新獲得皇帝的信任也不是什么難事,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梁師成也混不到今天!
第二天一早,大軍都還沒有開拔,梁師成便又來找張安安了,與昨晚的愁眉苦臉相對應(yīng)的則是今天的滿臉紅光。
皇帝接下了三十萬貫的代言費,那么拿了錢財自然是要辦事的,可形象代言人到底要做些什么,趙佶不知道啊,于是就把梁師成派了過來。
重獲差事,雖然只是個跑腿的,但這也意味著梁師成重新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不然以為是個人就能被皇帝差遣的嗎?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政治信號,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只能偃旗息鼓,梁師成焉能不興奮?
梁師成雖然不知道昨晚張安安究竟和皇帝說了什么,能使得皇帝對自己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得如此之快,不過注重現(xiàn)在的梁師成并不在意,也不會去打聽,重要的是目前的梁師成避免了墻倒眾人推的局面,只要能有這個緩沖,梁師成對于重獲皇帝的信任還是非常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