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著蕭奉先所預(yù)料的在進(jìn)行,然而當(dāng)蕭若奴的大軍來到遼夏邊境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
李乾順對于成安公主的下嫁可謂是久旱遇甘露,但是人家李乾順也不傻啊,你這個送親的隊伍是不是有點龐大???
不要看李乾順哭著喊著大遼爸爸,但是李乾順打心底對于遼人是非常防備的。
李乾順之前就已經(jīng)動過抱大宋爸爸大腿的念頭了,只是哈桑的趙宋之行很不理想,宋夏之間的仇恨已經(jīng)根深蒂固很難化解了,而且趙宋現(xiàn)在對待西夏的態(tài)度就是趕盡殺絕,這才不得已只能依附大遼。
如今蕭若奴這個送親使要帶著五萬人這么龐大的軍隊護(hù)送成安公主進(jìn)入夏境,李乾順雖然不知道蕭奉先的李代桃僵之計,但是清楚地知道漢人有句古話“請神容易送神難”。
這五萬人不管是放到哪里,那都是一股可以毀城滅國的力量,一旦放進(jìn)來,只怕自己又要成為傀儡了。
不過對于這種事情,李乾順也不好強硬地拒絕,畢竟現(xiàn)在的西夏還離不開大遼的支持。
李乾順派出了一名接親使,此人雖是黨項貴族,但是其兩名副使卻是漢人,而且是口才了得的漢人,從遼夏兩國的友誼說起一直到黨項人的風(fēng)俗,將蕭若奴說的是啞口無言,最后只能接受帶著一千人的送親隊伍進(jìn)入西夏。
其實蕭若奴很明顯地感到了夏人的底氣不足,畢竟宋人大軍已經(jīng)在步步蠶食了,成安公主的下嫁及其大遼的支持已經(jīng)是夏人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再把蕭若奴這支送親隊伍給得罪了,那么夏人也就可以進(jìn)入亡國倒計時了。
蕭若奴如果只是帶著軍隊來西夏給宋人來個以彼之道還之彼身,那么蕭若奴會毫不猶豫地強硬進(jìn)入西夏,夏人攔不住也不敢攔。
但是現(xiàn)在蕭若奴所謀者甚大,更是有著讓宋夏鷸蚌相爭,自己來個漁翁得利,將軍隊駐守在遼夏邊境,等到夏人被宋人耗盡最后一絲力量,自己才好摘下最豐碩的果實。
來到中興府,見到李乾順之后,蕭若奴不但送上了真摯的祝福,還特意就多達(dá)五萬人的送親隊伍向李乾順單獨做了解釋,釋放了善意。
李乾順這才恍然大悟放下了戒心。
之前的那場海戰(zhàn),李乾順也有耳聞,怎么也沒有想通遼人為什么會對大海產(chǎn)生了興趣以及宋人不惜無恥地扮演海盜也要狙擊遼人?出于好奇,李乾順還隨手布下了一步閑棋。
如今從蕭若奴口中得知遼皇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找回場子,李乾順頓時就釋然了。
大草原的生存法則就是強者為尊,吃了虧如果不找回場子,那么就會被貼上軟弱的標(biāo)簽,屆時哪怕是再小的部落都敢上來踩上一腳,遼皇這么做是非常正常的。
不過李乾順出于同樣的心理,不愿意被遼人看出自己的虛弱,婉言謝絕了蕭若奴的好意,表示自己將集結(jié)五十萬大軍與宋軍展開決戰(zhàn),定要讓宋人見識到夏人的厲害。。。
場面一度很尷尬,幸好有成安公主過來打了圓場,表示等夏軍控制了局面之后,一定請蕭統(tǒng)領(lǐng)前來報海上之仇。。。
李乾順也知道剛才自己的語氣比較強硬了一些,有了成安公主的加入緩和了氣氛之后,也當(dāng)即表示自己就是這個意思。。。